《精準預測》閱讀心得1:如何從雜訊中得到重要的訊息

《精準預測》閱讀心得1:如何從雜訊中得到重要的訊息

當我讀完這本書時,我腦中冒出一個結論:「任何的預測都不夠準,但也別低估每個預測的準確度。

「這是什麼結論!?」有趣的是我自己竟然對這結論馬上提出質疑:「莫非自己沒有看懂這本500頁的書?」只是通常我很重視自己這種靈光一現的想法,因為那可能是代表我真正未經修飾的觀點,是我自己的價值觀,所以在仔細消化這句結論後(中間去喝了幾口奶茶),我覺得其實還滿符合這本書作者傳達給我的概念。雖然作者最後是用另一種角度為這本書下了結尾,但對我而言,開頭那句結論就是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

這本書在2012下半年美國出版時我就很期待,如果你對我其他書評還有印象,《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及這本《精準預測》就是2012年美國上市書中最期待的兩本,主要原因是此書一出版就成為美國Amazon的暢銷書所以印象深刻;另一個原因是作者 Nate Silver 本身在「預測」領域的過人之處:這位被稱為統計與預測鬼才的人,在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成功公開預測50個州中的49個州票選結果後聲名大噪,接著在2012年的總統選舉(難度我覺得比2008年高)更是50/50全中。當然,要說他是運氣好也不無可能,看完他寫的書你會更清楚運氣這件事占了多大的影響。天底下無奇不有,大樂透都有人會中了,猜中50個州的結果也沒什麼,就像有人一輩子都好運是很自然的事。

不過書要能賣也不能只靠作者名聲,重要的還是內容值得閱讀,能提供讀者未知但有用的資訊。關於這點作者滿足了我,這本書裡提供的資訊給了我更多看待預測正確的心態,對於一個沒學過統計學的人來說,已足以拋開許多對預測上的誤解,其中之一就是要接受人類對預測容易犯錯。Nate Silver 在書中寫到:

「這本書的中心假設,是如果我們想要做到更準確的預測,我們就必須接受我們的判斷容易犯錯。」

整本書就用了這個核心觀念來貫穿每一章節,涵蓋了近10種跟機率與預測相關的領域,包括:金融危機、選舉民調、棒球運動、氣象預測、地震、股市效率市場、流行感冒、西洋棋、撲克……

在上述的領域當中,作者提出一個令人意外的論點:他認為氣象預測是少數現實生活中,預測最成功的領域之一。

啊?有沒有寫錯?氣象預測應該是「很不準」吧?

很巧,閱讀這本書正是天兔颱風來擾亂中秋假期,讓黃色小鴨(Rubber duck)洩氣的時候,如果大家有看氣象報告,天兔被喻為「地表最強的颱風」,不過實際上除了東部風大雨大外,並沒有太明顯示的災情(當然沒有很好),似乎讓人覺得氣象預測跟準確很難畫上等號。不過這就是我讀完書會下開頭結論「別低估每個預測的準確度」原因,Nate Silver 在氣象這章用各種方式來說服讀者,氣象預測的準確度已有顯足的成長,在過去的二十五年內,這領域的準確性已經提升350%(此數據是就美國而言)。相較於其他領域如地震、股票市場、經濟市場這些預測的準確度還只停留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水準,氣象的準確度真的很高。(簡而言之,人類能預測何時有颱風,但還無法預測何時會地震,還有股市何時會崩盤。)

只是氣象預測會讓人普遍覺得不準,在於預測者公佈的預測值太過於強調要「精準」而非「正確」,比如預報某地區降雨的機率是60%,但以統計機率來說可能是50% – 70%的範圍,只是顯然後者提供機率區間會讓更多的人看不懂,而且給個看似糢糊的範圍有失「專業」的身份。但卻也是過於強調「專業」,所以才讓許多的預測都失準,而專業的包袱也讓預測者事後不願承認預測犯錯的事實。這點你從國內政治或股市名嘴的言論就可以知道,通常過往曾經說過的話在事後被證實是錯時,那段言論名嘴就不會再提及,或是找各種其他的資訊來掩蓋他犯的預測錯誤。

整體而言,這本書算不上是很好讀懂的書,內容多少關係到統計機率(如果是數字控的人就會喜歡),所談的領域也需要時縱時深地去思考,但我覺得這樣的書更能訓練自己大腦思維突破,從書中不同角度來讓自己的知識成長。也因為這本書可吸收的知識較多,所以接下來會再用不同篇幅將其他心得節錄出來,下一篇就會從這本書的英文原名《訊號與雜訊》(The Signal and the Noise)開始討論,也因為我的工程師背景就是在玩訊號與雜訊,所以我會用個人的角度從這點出發,分享現實生活中常見的預測言論,為什麼幾乎都不該參考

接著看下一篇

艾爾文

艾爾文

最新文章

艾爾文電子報

讀者回饋:「每次收到信總是讓我受益匪淺,懂了許多知識!」

💌 訂閱學習成長電子報

「每次讀完電子報都讓我有很多想法,真的很棒!」

免費加入超過60,000人訂閱的學習成長電子報,每週我會分享在投資理財、工作生產力以及人生成長方面的學習心得。此外還有閱讀心得重點節錄,與最新的學習語錄,一封信直送你的信箱。

* 電子報隨時都可以取消訂閱。

已送出!

請前往填寫的 Email 信箱收取確認信,
確認後才算完成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