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人生像不像一場撲克牌局?
如果把人生比喻為一場牌局,每一張撲克牌就像是你會遇到的一個機遇,起初發到自己手上的牌可能很好,也可能很壞,但這些都是運氣的問題。人生發展的關鍵在於,自己如何打好接下來拿到的牌;其中,學習打牌技術就像是學習人生技能一樣。
然而,打牌技術確實重要,但也很重要的是:你不能成為這場牌局上最笨的人。正向一點的說法,你應該要試著比其他人更聰明才行。
原因無他,我們身處是一個相對競爭的世界。
如同巴菲特那句令人津津樂道的語錄:「如果你已經玩了半個小時的撲克牌,但仍然不知道誰是最容易上當的人,那麼你就是那個容易被騙的人。」他這番話適用在投資理財上,也適用在人生哲理之中。
多倫多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喬登.彼得森(Jordan B Peterson),就是一個經常用犀利詞語,告誡世人不應該成為人生牌桌上那個「最愚昧的那個人」。這篇文就要分享他的著作《生存的12條法則》筆記與心得,學習如何「不」成為最愚昧的人,以及如何在人生牌局上比其他人聰明一點。
這本書在說什麼?
《生存的12條法則》這本書指出人生中應遵循的法則,幫助自己在面對挑戰時,依然保持生活秩序與心態上的平衡。書中的核心觀念是勉勵人要承擔責任,為自己設定目標,將生活安排地更有意義。對於工作與生活上來說,運用這12條原則的能帶來更高的成就感、提升生活品質以及促進正向心理的發展。
這本書會問世,最初來自於作者經常在知識問答網站 Quora 上所回答的問題。因為他的回答方式經常一針見血又充滿智慧,後來被網友廣為流傳,陸續擁有好幾百萬人次的瀏覽。而這本書所提及的12條生存法則,就是從一道迴響最多的問題中延伸出來的。
如果你覺得目前的人生正處於混亂的狀態,希望找到方法重拾生活節奏,從而尋找自己的人生意義,那麼這12條準則就值得你學習並且思考。
考量版權跟文章篇幅有限,以下挑出5個我認為適用於現今多數人的法則,希望你也能在學習這些法則後能夠快速重拾生活節奏,將人生組織得更有條理。
生存法則1:站直,抬頭挺胸
也許你會感到好奇,為何站直並且抬頭挺胸是一種生存法則?作者在書中就以經過數百萬年演化的龍蝦來解釋。
當兩隻龍蝦爭奪地盤時,除了體型大小會決定成敗之外,牠們的姿勢也是勝負的關鍵,能夠把身體張得比較大的龍蝦,決鬥的勝率會比較高,因為這個姿勢能夠增加牠體內的血清素濃度,提高牠的鬥志與戰鬥力;反之,姿勢稍微踡縮的龍蝦體內則分泌較少的血清素,因此戰鬥力就會稍遜一籌,比較不可能贏得決鬥。
同理,人的體內也會分泌血清素,而它的分泌量會影響人對安全感與幸福度的感知。透過站直並且抬頭挺胸,我們就能向大腦傳達正向、有精神的信號,催發大腦分泌更多的血清素,讓我們感到正向情緒,也讓周遭的人感覺我們很有自信。
坊間也有一本書叫做《姿勢決定你是誰》,書中的研究便指出姿勢確實會影響人的心理狀態。雖然細節上而言,此類型研究缺乏更多的理論背書,但其實我相信就你自己的經驗來說,無論是嘗試微笑,或是做一件事前先抬頭挺胸,多少能感受到自己變得比較有信心。
法則2:善待自己,就像善待任何你有責任幫助的人
人常會特別關心自己所在乎的人事物,卻很少去好好地愛自己。
好比為了促進孩子的學業成績,父母會嚴格控管孩子的生活作息;為了家人的健康著想,母親會嚴格管理家人的飲食習慣。然而,如果關愛的對象換成是我們自己,即便知道一生中「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人,還是會縱容自己墮落。
書中便提到一個弔詭的現象:洗腎的病人需要定期服藥,才能在有腎可換時減少器官排斥的機率。但定期服藥很麻煩,而且等待換腎的時間漫長,也不知道何時才會有健康的腎臟可換,所以不少病人會違背醫生的吩咐,沒有定期服藥。
知道某些行為對自身來說很危險卻不去做,其實聽起來是相當符合人性的事情。然而,更弔詭的是,當自己家裡養的小貓、小狗出問題時,那些人卻會第一時間著急地去找獸醫。而且平時給寵物的食物,還可能比自己的正餐來的更加豐盛。
倘若你想讓人生過得更好,那麼就要嘗試像關愛自身以外的人或事一樣,好好地關愛自己。在乎其他的事情,但也要更在乎自己,這是很重要的法則,也是你對自己人生負責應有的心態。
法則3:結交希望你變得更好的朋友
生活中,你我多少會遇到潑冷水的人,這些人偷走的不只是一個人的鬥志,還可能包含他對自己人生的期望,畢竟受難者心態容易腐蝕一個人的心智。
如果可以的話,這些人還是盡量地遠離為妙。有許多研究就分析,人的確會受到周圍的人影響。比如2007年一項調查32年的研究顯示,人的平均體重會因為周圍人的身材而不同;周圍的人的身材較肥胖,自身的身材也就比較肥胖。1另外,2008年的一項研究則指出,周圍的人幸福指數越高,自身的幸福指數也越高。2
簡單而言,不要理會那些會消耗你做事動力的人,而是要多結交能夠勉勵你成長、希望看到你變得更好的人;或至少,遠離喜歡到處潑冷水的人。
你可以去認識比自己還努力的夥伴,多跟會為你加油打氣的人相處,甚至加入以學習為導向的公司,如此就會給自己帶來成長的動力,驅動你持續成為更好的自己。
你不只成就於你所知道的事情,還包含所有你有機會知道的事情,只要你願意從中學習。因此,你不應該為了現狀而放棄成為可能的自己,不應該為了既有的安全感而放棄更好的自己。
法則4:跟昨天的自己比,而不是跟今天的別人比
雖然「錯覺」聽起來是貶義詞,但心理學家認為擁有「正向錯覺」(positive illusion),反而對個人的心智會比較健全。
好比有調查,活在小鎮的人比活在大城市的人還容易獲得快樂,因為他們可以比較的對象不多,自己只要擅長某項技能,很容易就能變成周圍最厲害的人,從中感受到優越感。有些調查則指出,在人口低密度的環境生存的人更容易找到快樂,原因是人口高密度的地方(大城市)的生活壓力較大,也更容易有同儕比較的問題。
止不住想比較的人性,真的是一個難題。
生物的本能是持續追求進步,人類也是如此,因此我們很常會犯了一種迷思:當自己正在為一件事情努力時,會不自覺把個人的初始進度,拿去跟別人已經努力很久的成果相比,結果發現自己的努力成效一點都不高,嚴重打擊自己的動力。
事實上,這種比較進度的方式是不對的,因為從一開始人就選擇了錯誤的比較對象。我在著作《別讓現在的壞事,趕走未來的好事》中就寫過自己的體會:「一個人至今做過的事,所產生的價值不該隨便就拿來比較,因為基準點根本不同,再怎麼比也不正確。就像你不會拿大人的身高去跟小孩比,人生的進度也不該直接拿來相比。」
當然,擁有「正向錯覺」不見得可以讓人取得高成就,但卻可以提高對生活的滿意度。畢竟就算你擁有再高的成就,卻還是喜歡跟人比較,無法肯定自己的付出,那麼你對自己的人生就很難有滿足感。
所以,不要低估你擁有的,也不要高估你沒有的。如果想比較自己的成長進度,理想的方式應該跟昨天的自己相比,而不是跟別人現有的成就相比,如此你才能享受到成長帶來的滿足感。
法則5:抱怨這個世界前,先整理好自己的房間
作者認為人應該在生活中少一點抱怨,多做有意義的事情。他以收拾房間作為比喻:如果人連自己的房間都無法整理好,又有什麼資格去抱怨這個世界?
確實,人生會充滿許多苦難與困難,這世界並非一個讓人容易跟快樂產生連結的世界。然而我們也不該忽略,每一天從你早上起床開始,就有上千萬種可能,這些事裡面當然有不少麻煩,但也有許多機會,而這些都會一點一滴影響我們。
所以,作者要每一個讀者為自己的人生負責,這正是他用「整理好自己的房間」的比喻。在我看來,自己的房間可以代表自己生活中的某個小範圍內的事,先負責把這些事做好,把生活小地方管理好,漸漸就會影響整個人生。
如同那句話:「開心是一天,難過也是一天。」少抱怨,多做事,才能夠停止怨念占據自己的內心,避免自己的生活視野只看見負面的事情,無法去把握對自己有利的機會。
你必須決定你的人生要往哪裡去,因為唯有朝著那個方向前進,你才可能到達想去的地方。隨意遊蕩不會讓你前進,只會令你失望挫折,使你感到焦慮痛苦。
後記
對於《生存的12條法則》的觀點,網路上有不少讀者認為這是一本雞湯類型的書(沒有貶義),我認為有幾分相似。只是這類結合成長心態跟哲理的書,本來就比較難以從具體作法的角度來學習——這類書並非是坊間的工具書。
不過,我認為「心智強大」是值得人一輩子練習的事,畢竟人生不太可能一帆風順,多數時候還是會遇到一時之間難以面對的麻煩;此時需要解決的方法,也需要解決的勇氣,而正向的心智就能幫助自己,接著再以實際行動改變事態。
如同《與成功有約最後一堂課》提到的向上心態,也是勉勵人要為自己負責,找出當前人生中還可以改進的地方,勇敢積極地做出正面的改變,發揮主動精神,投入心力,以實際行動來實現這些改進。
以上就是我讀完《生存的12條法則》後的筆記跟心得。我喜歡作者在每個章節的最後,提出一些問題讓讀者思考人生的意義。這些問題大致有:「如果你願意好好關心自己,你的人生會變得如何?」「你有盡力把握遇到的機會嗎?」「你有在工作、職涯、生活上是否努力?還是任由那些困境、不公平把你向後拉扯?」在此一併跟你分享這些問題,希望這些思考題對你有所幫助。
※此篇心得也有影片版本,可再依照習慣選擇閱聽👇
———
[1] Christakis, N. A., & Fowler, J. H. (2007). The spread of obesity in a large social network over 32 years. ↩︎
[2] Fowler, J. H., & Christakis, N. A. (2008). Dynamic spread of happiness in a large social network: longitudinal analysis over 20 years in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