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目標設定,或許你也聽過一個到處「流傳」的調查結果:來自耶魯大學(有些是說哈佛大學)的調查,只有3%的學生會把未來想達成的目標寫下來,並且明確訂出執行計畫,20年後這些人的收入是當初沒有寫目標的人的10倍!
這結果聽起來很High,可惜的是這份調查無論是從校方或文獻中都得不到明確的來源,也多少讓這結果的激勵程度打折。
好在,雖然設定目標不一定能增加那麽多的收入,但經過研究確實可以提高達成目標的機率。而在理財目標方面,因為大多數是設定在幾年後要實現,目標也通常跟人生大事有關,實現機率必須夠高,所以能不能達成往往比達到的成效來得重要。
有根據的目標設定實驗
來自加州多明尼克大學的教授 Gail Matthews 就做了實際調查,參與者為世界各國的人共149名,年齡分布從23歲到72歲。參加的人首先會依照目標設定的詳細程度被指定分配成5組,其中又可再區分為「有寫目標」與「沒寫目標」兩大族群。被指定要寫目標的人必須把4週後想完成的事填寫在問卷表裡,另一組的人只需要在腦袋裡想像要完成哪些事情就行。
4週後統計結果出爐,有寫目標的人對於完成目標的進度與成果,明顯高於另一組沒寫目標的人,而且數據上顯示,成果好將近50%(分數為6.44與4.28)。可想而知,如果再過幾年,累積的差異肯定會更明顯。
前面說了那麼多,也就是希望你現在開始相信,設定理財目標並寫下來確實有幫助。畢竟理財目標都是好幾年以後的事,而且因為跟時間有關往往是不可逆的;一個人再怎麼努力,也永遠無法回頭去存年輕時該存的錢。
此外,在現今工作與生活壓力不小的情況下,人們常會因為忙碌而忘記工作以及為了什麼而理財,結果是好多年後沒存到足夠的錢,不然就是在當下做出不理性的投資決定。
3個方法檢視你的存錢目標
至於要如何有效設定目標並達成?以下分享3個對於理財目標設定的心得,希望你也能在累積財富的路上多一道力量。
1》設定的目標要能夠度量
在目標管理的理論中,有個方法叫S.M.A.R.T,其中的M(Measurable)就是目標要能夠被測量。不過測量目標的方法有很多種,有些人認為只要把目標落於明確的數字就好,因此相較於「測量」,在理財目標中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度量」。
好比你的目標是在30年後累積1,000萬元的資產做為基本的退休生活費,如果單純只把目標設定在30年後累積到1,000萬元,達成的誤差通常不小。
要提高實現的精確度就要能夠進一步度量目標,然後知道每月、每年需要投入多少錢,以及這些錢應該要用多大的報酬率去實現。再詳細一點,還可以連同將來調薪的幅度也估算進來。最後,在每一年的固定時間回顧目標,用確實的數字(存款數字、資產淨值)來表示準備退休資產的進度。
延伸閱讀:寫完目標就丟在一旁?系統化起步,讓存錢與人生目標準時達成
2》目標要有難度,但也要合理
人的天性就是這樣,對於做一件事,太簡單的沒有動力去做,太難的又不想去面對。設定理財目標時我們也要把握這個原則,讓自己有動力去實現,但又不會被龐大的數字壓到喘不過氣來。
方法是這樣,當你在設定理財目標時,可以嘗試把金額分成不同的層級,以起碼要實現的當底層,以最理想的當最上層。
以退休金來說,不少人在設定時,一開始就會以「想要」的生活品質來計算需要多少錢支應。雖然這樣的規畫並無不妥,只是通常想要的金額與實際需要的金額會有不同,數字一估算出來難免會有太大的壓力。
也就是說,與其以最理想的金額當作唯一目標,你應該先設定一個達成基本生活費需要的數字是多少,然後再往上設定1到2個更高金額的目標。如此一來,你心中會先以較簡單、較有可能實現的目標為出發點,至於之後要不要挑戰更困難的目標,在經過收入提升或評估存錢速度的經驗後,你心中的答案也就會更清楚。
好比你想要的退休生活條件是每個月能夠花5萬元,但通常維持基本的生活不需要那麽多,可能只需要3萬元就可以確定退休生活無虞,此時以3萬元當底層目標,執行上就會有更多動力。
3》將大目標轉成小目標
在目標實現中,「骨牌效應」的成果很明顯,這也是為了增加行動的意願。以10年要存120萬元來說,把目標化成一個月存1萬元的難度,雖然數字上這兩者完全相同,但在如何完成的認知上是完全不同。
而且不只是數字上的差別,對於如何存到這筆錢的心態也會不一樣。一邊是會問自己:「如何存到120萬元?」答案可能就會往承擔較多投資風險的方式去實現,或是被看起來能夠快速累積的賺錢方法給吸引。改用另一邊的想法:「如何每個月存下1萬元?」想法上就會以每個月管理好收入與支出,同時尋找可以穩定獲利的方式去投資(當然前提是你本身不會只想快速致富)。
以上就是設定有效理財目標,並且提高達成機率的方法,不過重點還是回到一開始聊的那件事:你必須寫下你的目標。之後再搭配以上3個方法,目標的實現就只剩下時間與耐心,而這兩項每個人身上早就擁有,只需要你開始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