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就好》讀後心得:不害怕讓人失望,建立自己的歸屬感

練習尋找歸屬感,放心跟世界分享最真實的自己

《做自己就好》讀後心得:不害怕讓人失望,建立自己的歸屬感
《做自己就好》讀書心得:建立自己的歸屬感

在電影《奇蹟男孩》中,十歲的奧吉即將面對他人生中最艱難的事,一個或許連大人也無法面對的事:以他的真實面貌上學。

對十歲的小孩來說,上學是正常不過的事,但對奧吉來說卻不容易,原因是他身體有罕見基因,導致臉部動過無數次手術,外貌對同學來說並非習慣的樣子。而在開學的第一天,連教室都還沒走到的奧吉,就已經被路過同學投以異樣的眼光;有些人是詫異他的臉而嘲笑,有些人則是下意識地別過臉。

隨著劇情發展,奧吉就從最初鼓起勇氣上學,中間一再受到打擊,後來打算封閉自己,最後在家人跟幾位同學的支持下,重新找回接受自己的勇氣,找到自己的歸屬感。

奧吉因為外貌而產生的脆弱感,是外在顯而易見的。然而,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自己別人看不見的脆弱,而如何面對這些脆弱,其實深深影響著人生。

要獲得真正的歸屬感,你不需要改變自己,而是要做自己。

有勇氣擁抱脆弱的自我,就是人最強大的時候

說到人性的脆弱,近年來分析最透徹的作家,就屬布芮尼.布朗(Brené Brown),名下著作《脆弱的力量》曾因為被蔡依林推薦而在台灣一日爆紅。她長期研究人類的脆弱性、勇氣,以及自卑感,發現當人有勇氣接受自己最脆弱的一面時,同時也會是自己最強大的時候。也正是這種充滿真知灼見的觀點,吸引我想再閱讀她的著作《做自己就好》。

從內容來看,《做自己就好》這本書主要探討人們對歸屬感的渴求,以及如何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中保持真實自我。在書中,作者提倡人們應該勇敢地面對自己的恐懼與脆弱,同時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裡,尋求內心的堅持與力量。

有別於作者其他書,布朗這次特別聚焦在一個對人而言非常重要的課題——歸屬感。不過在談論何謂歸屬感前,容許我問你一個問題:

看到「歸屬感」三個字,你會聯想到什麼?

是在團體中擁有足夠的安全感,感覺自己是團體的一分子?還是身處朋友或同事圈時能夠感到輕鬆自在?

如果談到獨排眾議的「做自己」,你又會聯想到什麼?是不盲目地從眾?還是即使被團體排擠、邊緣化,但只要活得開心就好?

許多時候,究竟該選擇擁有「歸屬感」還是堅持「做自己」都沒有標準答案,但我們多少知道這兩件事有些互相違背,似乎很難同時做自己又在跟別人相處時有歸屬感。然而,作者卻認為每個人都既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歸屬感」,同時也能做好「想做的自己」。

《做自己就好》找到歸屬感圖片-1

越是追尋歸屬感,越容易迷失自我

作者在書中先從學生時的經歷說起。

國中時期,她轉學到一所新學校,打算加入該校的啦啦隊。她之所以會如此決定,是因為父母婚姻出了問題,兩人不時在家中吵架,所以她希望藉由加入啦啦隊,讓生活擁有新的重心。

然而,新學校的啦啦隊名額競爭非常激烈,加上她又是轉校生,因此根本沒有競爭優勢。

不過這些阻礙都無法打消她想加入的念頭,反而更激勵她努力訓練自己。在飲食方面,她吃了兩個星期的流質食物,只為了擁有苗條的體態;在舞蹈方面,就算她已經有八年的芭蕾舞經驗,但依然努力的練習。就算吃不好、睡不飽,她依舊拚命爭取入選啦啦隊的機會,因為她想要擁有融入家庭跟學校的歸、屬、感。

可惜的是,努力不一定會有回報,當時一切看似順利,惡夢反而從甄選當天展開。

那天一早,當她抵達校門時才赫然發現,所有參加甄選的女生都身穿跟學校同調的藍色系或金色系的服裝,臉上也化了漂亮的妝。反觀作者自己不但沒上妝,還身穿全黑的衣服。當下,她的內心感到非常孤獨與無助,因為她看起來就跟別人不一樣,她覺得自己的努力一切都白費了。

作者在書中描述,這是她人生中的一大挫折,不只是她最終沒有選上啦啦隊,也是覺得自己沒有符合父母的期望。原本希望藉由加入啦啦隊來獲得得到父母的肯定,也藉此逃脫父母失和的壓力,結果反倒讓他們都失望,更是讓她失去歸屬感。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中,作者都覺得自己不是這些圈子中的一分子。

真正的歸屬感與自我價值不是商品;我們不會與這個世界商討其價值。

我親身失去歸屬感的體會

閱讀作者的故事時,我心中其實有很大的感觸,因為這讓我回想起自己在科學園區上班時的一段經驗。

我以前的工作跟現在的生活有很大的差別。在當研發工程師時,我經常待在辦公室,從早到晚都得盯著電腦螢幕上的電子電路圖。很多個晚上,我都會獨自一人留在辦公室裡工作。

在這些孤獨的夜晚裡,我心中偶爾會出現這股聲音:「為什麼我現在會在這裡?」尤其是在我離開那份工作的幾個月前更是頻繁。這種想法之所以萌生,並不是因為我工作得太晚,無法回家而生出的怨念,而是因為一種讓人感到孤獨的感覺。你會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工作,想成為工作環境中的一分子,但越是努力想要融入,就越是得不到心中渴望的歸宿感。

那種感覺就仿佛是自己被一塊大石頭重重的壓著,雖然可以呼吸,但就是會一直喘不過氣。

《做自己就好》找到歸屬感圖片-2

兩個觀念既能找到歸屬感,又不失去真實的自己

也許有些人會覺得「歸屬感」的定義很模糊,但作者畢竟是擁有學術背景的博士,所以她在書中提供幾個面向,能夠讓我們檢視自己是否正在往真實的自己前進。其中有兩個觀念我覺得實用:第一個觀念是你可以馬上應用在工作與生活上的,而另一個觀念你可以在讀完本文後好好思考。

觀念1:懂得尊重自己的底線,適時地跟別人說「不」

作者提到,每個人在生活中都必需設定好自己的界限,當某件事或某個人抵觸到你的界限時,就要有所反應,堅守自己的權利,而不是被逼迫妥協。

雖然拒絕他人不容易,比如在工作時必須去配合別人,或是無奈地接受主管的命令,但你我都應該嘗試在可以控制的範圍內,練習捍衛自己的想法或權利。

比如我在自己的著作《在不完美的生活裡,找到完整的自己》中曾分享過自己備考研究所的故事,這個故事是關於合群與否的問題。

當時我正從補習班搭車回學校,因為剛下課,所以一起備考研究所的同學大多數在車上聊天、吃東西休息。如果從合群的角度來看,我當時應該是要加入他們一起聊天,不過我卻選擇低頭繼續看上課筆記,顯得很不合群。

然而,當時我已經下定決心要考好研究所,而這個目標成了我該堅守的界限。因此,即便我那時候並不合群,卻不會覺得自己毫無歸屬感或感到孤獨,反而覺得自己在做一件正確的事情。

事實上,不論是在人生的選擇、生活中的人際相處,還是工作上的事務規劃,你都要為自己訂下明確的界線,對逾越界線的要求說「不」,如此你的好心與寶貴的時間才不會被別人濫用。

在此強調,作者在書中並沒有提及要學會說「不」的技巧,這是我在閱讀此書後整理出來的看法與解讀,希望增加你對這個觀念的認知與體會。

觀念2:不要害怕讓別人失望,不要害怕用真實的自己去活著

很多事情都是要經過練習才會熟悉,克服恐懼也不例外。

老實說,要有勇氣做真實的自己確實不容易,也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克服的問題,更不是讀完某本書後,就能給予你勇氣展現真實的自我。作者在書中也分享自己的體會,即使她已經練習許久、見證過許多的案例,自己還不少進行相關的研究,但她依然還是會有因為害怕令別人失望,所以隱藏真實自我的時候。

但我覺得值得學習的是,她並不否認自己在這方面的脆弱,也因此讓她更有勇氣去學習做真實的自己,克服因害怕令人失望而產生的恐懼。重點是,不要因此害怕讓別人失望,如此才能用真實的自己活著。

但前提是,你要先正視恐懼,然後在每一次遇到恐懼時才能練習去克服它,練習拒絕不對的事情。這種勇氣可以讓你明白,即便暫時失敗也沒關係,因為自己還可以進步,只要在下一次做的比現在更好就可以。

只要持續前進、堅持到底,就能進入荒野。你將會訝異竟有那麼多人已在那裡生活──蓬勃成長、開心舞蹈、創造機會、慶祝重生與得到歸屬。

結語

總的來說,要如何才能讓自己感到歸屬感,又不至於失去原本的自己?我覺得書中有一段內容寫得很棒。因為我讀的是原文書,所以這段內容是我自行翻譯,原文的語意有儘量保留:

「真正的歸屬感,是一種心靈上的練習,練習深刻的相信自己,所以你能放心的跟這個世界分享最真實的自己,可以同時在某個地方擁有歸屬感,又有勇氣去探索人生中會令你恐懼、未知的那個部分。

真正的歸屬感不需要我們改變自己去迎合某件事,它需要的是你去成為真實的自己。」

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我們經常在人群中迷失自己,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同與歸屬感。然而,這樣的追求往往讓我們對自己失去信心,進而犧牲真實的自我。

希望你也能藉由這篇《做自己就好》的心得文,尋找到真正想做的自己,如同原文書名——Braving the Wilderness——鼓起勇氣走進名為世界的這座荒野之中,找到自己的歸屬。

※我也有錄一支影片分享就《做自己就好》,歡迎閱聽:

艾爾文

艾爾文

最新文章

艾爾文電子報

讀者回饋:「每次收到信總是讓我受益匪淺,懂了許多知識!」

💌 訂閱學習成長電子報

「每次讀完電子報都讓我有很多想法,真的很棒!」

免費加入超過60,000人訂閱的學習成長電子報,每週我會分享在投資理財、工作生產力以及人生成長方面的學習心得。此外還有閱讀心得重點節錄,與最新的學習語錄,一封信直送你的信箱。

* 電子報隨時都可以取消訂閱。

已送出!

請前往填寫的 Email 信箱收取確認信,
確認後才算完成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