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只想YES或NO,人生不該只有二選一

別再只想YES或NO,人生不該只有二選一

人生不該只有二選一

「該不該換工作呢?」回家的路上 SaSa 又再度問自己。身為行銷公司副理,因為工作的繁忙跟小孩愈來愈疏離,但目前這份收入又能支應家人不錯的生活環境。前陣子處長還私下暗示說:「即將有個經理缺,好好努力。」但她知道升遷的背後是更少時間陪伴家人。

「要找個時間壓力較少的職位嗎?」問題顯然已經困擾 SaSa 好幾個月,在她心中家人當然是排在第一位,但說要分出這份工作與收入是排在多後面也不是那麼容易。

你的聚光燈投射在哪?

我們都曾遇過難解的問題,或面對人生重要叉路,當下卻劑破頭仍然想不出答案。但有時候,難做決定的原因並非出在問題本身,而是我們從錯誤或有限的角度去看問題。在《Decisive》中作者把這稱之為「聚光燈效應」:想像你身處在黑暗房間裡,突然出現一束光投射在牆上,你的視線一定會往聚光燈看過去,眼睛也只會專注在燈光下出現的東西,忽略掉其他事物。

聚光燈效應如何影響我們?《快思慢想》的作者康納曼就說到,人類對於出現在眼前的所有事物,都會直覺性先入為主。我們會對還不熟識的朋友做出喜惡的判斷;被僅有的片面資訊誤導做出結論;或是在還沒深入了解一家企業前,就認為它是值得投資的標的。

這種依附直覺而生的聚光燈效應,打從開始就限制住我們思考的範圍,甚至產生偏見,最後能得出的答案自然有限。而要防止直覺影響我們雖不容易,只要我們學習從「想儘快知道答案」的渴望本能,轉變成「有系統的找出答案」,其實就能提升解決問題的品質,而後者,就是所謂的決策流程。

一個好決定,讓小店變成全球量販店

想像你走進大賣場,買了一盒雞蛋、幾包全家要吃的零食,經過生食區時再拿了盒裝雞腿肉要去結帳。走到結帳區拿出會員卡後,只見店員神情不安的跟你說:「不好意思,我們這邊是肉品結帳區,您的雞蛋要到蛋區結,零食的話,右手邊直走有個櫃檯結帳。」你聽了之後一定會覺得很奇怪,心想敢嘛還要到別的地方結帳浪費時間?但你不知道,大賣場在美國剛流行時就是這種分開結帳的模式,也因為「集中結帳」這個便利的流程改善(現在看來平常的事,當時可是一大創舉),讓沃爾瑪(Wal-Mart)躍升為全世界規模最大的量販店。更訝異的是,這方法還是模仿來的,並不是原創。

找到有類似經驗的人,讓自己多一點選擇

沃爾瑪創辦人當初就是懂得模仿別人優點,所以讓自己不會陷入過少選項的瓶頸。試回想每當我們問自己:「該怎麼辦呢?」第一個反應都是從過往經驗中憑直覺尋找答案。這在遇到簡單問題時的確有幫助,因為大腦並不希望停留在問題上過久,浪費大腦資源。然而,人的經驗畢竟有限,如果這個問題是從來沒碰過,那大腦可能就會亂找答案了!所以透過別人的經驗,更有助於我們找到更多的可能選項。

另一種綁住我們思維找不出解答的,就在於人喜歡回答單一選項的問題:不是YES,就是NO。要解釋不難,請看以下A、B兩圖,哪一張你覺得比較好理解?

答案是圖A吧!因為二分法是比較好理解的樹狀圖,也因為單純好理解,我們大腦比較傾向這種二分法的模式。回想看看,充斥在我們周圍的問題,常常到最後好像都只剩下 YES 或 NO 的抉擇。中餐該吃飯還是麵?假日要待在家還是出門?該不該分手?工作要不要換?這都是我們大腦樂見的問題二分法。

但也因為這樣,我們的聚光燈就只打在這兩個選項上,將自己推入思維陷阱裡。

高興的是,要解決這問題沒有想像中難。在《Decisive》書裡提出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原來我們只要懂得在NO的選項之後再多加類似這句話就行:若是NO,還有哪些方法可選擇?

多加一個選項,成功機率多數倍

書中提到一個實驗結果很有趣。實驗者設計了一個研究,想理解消費者能不能自發性地考量機會成本:

現在你有一筆閒錢隨時可花掉,正巧某天看到一雙鞋子在促銷,售價只要899元,而且正好就是你想要的款式。這樣的狀況下,請問你會如何處理手中閒錢?請在以下情況擇一回答:

(A)買鞋子。
(B)不買。

結果是,有 75% 的受訪者願意買,只有 25% 的受訪者不買。

之後,團隊又找來新的受訪群眾問了相同問題,但這次所提供的選項變成如下:

(A)買鞋子。
(B)不買。留下899元,拿去買別的東西。

有趣的來了,沒想到只是新增粗體字的提醒後,變成有 45% 的人決定不買了!所以這種引導自己有更多選項的方法,其實真的足以改變我們的選擇,或是思考更廣泛的解決方法。

回到開頭 SaSa 的困境,在問自己「該不該離職」時,她已經陷入思考陷阱裡。其實她應該還可以這樣問自己:「如果離職,還有其他的補救方法嗎?」或許她的答案就會出現更多如下選項:

多找一份下班可在家兼職的工作。
在不影響工作表現情況下,跟主管商量讓她準時下班。
跟主管討論能否重整業務量,讓她去執行更多關鍵的業務,提升工作效率。

你習慣找問題,還是找方法

再進入結尾前,先整理今天提到的兩個觀念:

  1. 學習別人的經驗,不讓自己掉入過少選項的瓶頸。
  2. 聚光燈效應會讓自己陷入過少選項的陷阱,多加一句提醒下決定的品質就提升許多。

閱讀這本書時,正巧我也正為了一件「買或不買」的事情抉擇,雖不至於影響人生,但也困擾了一、兩個月。沒想到翻完前面三個章節,運用書中所提到的觀念,我就找到更適合的方法,問題也順利解決。

想想看,人生是由許多不斷的選擇而累積起來(或不斷的取捨),如何持續提升抉擇品質怎麼能不重視?寫這篇文章時也才驚覺,學校或許教會我們判斷是非優劣,卻沒有教我們如何正確的去尋找是非優劣、做出抉擇,告訴我們人生不該只有YES或NO。那即然學校沒教的事就要靠自己,坊間有許多這方面的書或文章都能參考,也是我想寫這篇心得文的原因。希望版上朋友都能持續增加自己的能力,訓練自己大腦獲得更好的抉擇品質,往後在面對難解的困境時,不再是找到更多的問題,而是能找到更多的方法。(本文為《零偏見決斷法》的閱讀心得)

(1st image via kool_skatkat)

看更多讀書心得

艾爾文
艾爾文

最新文章

艾爾文電子報

讀者回饋:「每次收到信總是讓我受益匪淺,懂了許多知識!」

💌 訂閱學習成長電子報

「每次讀完電子報都讓我有很多想法,真的很棒!」

免費加入超過60,000人訂閱的學習成長電子報,每週我會分享在投資理財、工作生產力以及人生成長方面的學習心得。此外還有閱讀心得重點節錄,與最新的學習語錄,一封信直送你的信箱。

* 電子報隨時都可以取消訂閱。

已送出!

請前往填寫的 Email 信箱收取確認信,
確認後才算完成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