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視播了台灣過去將近百年發生的金融危機,難得有一個節目可以提供當時的影像並配合資料整理出過去台灣經濟發展遇到的問題。建議可以花不到一小時的時間透過影片把台灣過去金融歷史好好回顧一下,同時做為現在及未來保護自己財富的借鏡。本文最下方也提供兩個我自己看完影片後會思考的問題,我覺得你也應該試著思考一下。
這段節目回顧了過去幾個重要事件:台股從12682點跌到2千多點、台幣匯率從40多元升值到25元、麵包從2元變10元的物價上漲時期、美國次貸延伸的連動債風波;配合最近汽油上漲10%、股市課資本利得稅、民生物價上漲、二代健保課2%稅等議題,這段影片更是讓看的人很有共鳴。
底下是影片片段畫面:
→物價跟汽油不是只有今天才會漲,過去在1980年也漲的很誇張,我相信未來仍然會再漲
→當時房價跟現在一樣不斷上升
→1990年代台股從12682高點開始大跌….
→台幣匯率還有可能見到4字頭嗎?有沒有可能升到1開頭?(當時40元也很難想到會升到2開頭)
→2008年美國次貸風暴雷曼兄弟的倒閉震憾全球,也讓國內買到連動債的人損失慘重,憤而上街抗議銀行假理財真吸金。
歷史總是會重演,人心總是太貪婪,就像巴菲特說過:「只有在潮水退去時,你才會知道誰一直在裸泳。」當經濟狀況好的時候,大部份的人都開心的過生活,只有在經濟危機出現時,才會知道哪些人已經準備好。我們無法控制歷史不重演,但我們可以經由借鏡重演的歷史中學習保護好自己的財產,然後在下一次危機發生時找到能夠讓自己獲利的投資機會。
因為影片上傳者沒有開放外部連結播放,所以請直接點選下方連結,第一集看完後YouTube會自動續播2、3集
看完影片後,思考二個問題:
- 當這些金融事件發生時,你我他周邊消失的錢倒底都跑到哪些人手上了?
- 在過去的金融事件中,當其它人正在埋怨政府、財團、企業時,有少部份人懂得判斷情勢發現機會然後做出調整成為明日的富人。而今天的我們要選擇前者還是後者? 又該如何做?
歡迎朋友看完後在下方分享你的想法給大家~
2 則留言
1.經濟危機本質實際就是產能過剩,要解決經濟危機,實際就是要解決供過於求的問題;但是從2011~2012,已經出現很多不妙的跡象,譬如:巴西和印度貨幣大幅貶值,印度出現外匯短缺,俄羅斯出現嚴重的資本外流,中國出現罕見的貿易逆差和外匯存款的下跌,所以新興國家的需求遲早必將出現大幅下滑。
2.當今各國政府救經濟的方法,是通過增加政府債務和個人債務去穩定需求,但政府和個人債務的增加,僅僅是穩住需求的下降。 而且,必須持續增加政府和個人的債務,永無出頭之日。 所以,一旦政務和個人增加債務能力耗盡,經濟必將進入大蕭條。
謝謝你的分享。供需不平衡是無法解的問題,供需如果會平衡就不會有商業與商人的存在,只是過度的供需不平衡就會造成經濟危機,次貸中房地產供給過剩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大家都賺錢誰來虧錢呢?當一個國家出現如你所列的問題及其它經濟危機時,政府出面解決本來該是自由貿易的問題已經成為國際的共識,印鈔票與增加債務看似解決了問題,但那只是解決短期問題而不是著重長期的發展,我覺得就連政府應該多少都知道這個問題,但在人民普遍急於解決當下問題自掃門前雪的情況下,更是推動了政府救短不救長的動機,說來合理因為誰希望犧牲自己的利益(或增加損失)來換取未來大家共好?當救急不救遠的資源耗盡(如:物價漲到人民受不了、貨幣大幅貶值),氣球爆炸後的慘狀很難想像。經濟會進入蕭條,難的是不知道何時會爆發,而且在之前還會有讓人錯覺的經濟複甦出現~
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