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買得太衝動?你該知道的對比效應陷阱

當初買得太衝動?你該知道的對比效應陷阱

消費陷阱

在行為心理學中有個對比效應(contrast effect),是常讓人多花冤枉錢的原因,搞鬼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的大腦。

好比你把手伸進冰水裡1分鐘,收回來再放到室溫水裡,此時會感覺如何?手就會感覺像浸在熱水裡一樣。這個心理效應理解起來很簡單,但在生活上可不容易察覺,特別是在花錢的時候。而且不管是花小錢還是大錢,這效應的威力都是一樣大。

來思考一種情況:你走進服飾店,東看西看每件上衣都標價8,000元以上,這時你的眼睛瞄到特價區一件2,988元的衣服,當下就會覺得這件衣服便宜許多。但如果單獨把這件衣服拿到市場比價,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單價算高的了。

另一種情況是當你決定要買一件商品,比如說手機好了,原本出門前你的預算是想控制在1萬元以內,到了手機行一問,老闆隨即拿出9,000元、11,900元、20,000元的三款手機給你參考,愈貴的效能也愈好。這時你腦中的對比效應就會開始自動排序:以品質來說,雖然9仟元的很便宜,但效能顯然也最差;以價格來說2萬元那隻又太高貴,看來看去還是中間這隻「希批值」最佳,價錢不會太貴,效能又可接受。當然,你現在應該知道了,「不會太貴」的原因不是來自手機本身的標價,而是因為旁邊那隻2萬元手機豪氣地躺在一旁,相比之下就感覺中間這隻不怎麼貴了;而效能也因為有9仟那隻當墊背而往上加分。這一切都是對比效應產生的影響。

不過買東西有時仍是「一分錢,一分貨」;好穿或有設計感的衣服價格本來就貴些,3C產品成本也會反應品質跟外觀。只是如果對比效應是在賣方有心操作下的時候,你就該為自己的荷包站出來理性一些。

比如你計畫要買間房子,金額動輒千百萬,多比較是一定要。只是有時會遇到帶看前面幾間的房子都不如你預期,甚至比想像中老舊,或者是交通不方便。

「難道找間理想房子那麼不容易嗎?」你心中開始嘀咕起來,看房子的耐心跟熱情也不如當初。

終於,在第五間你看到一間品質還不錯的房屋。裝潢潔簡、採光明亮、交通還算便利,這時你大腦裡的對比效應就會作祟,直覺認為這間房子超優的,正是夢想中的那一間,就算是價格超出一些也無妨。但實際上如果第一間就把你帶來看這房子的話,你想要買下的機率根本不高。

然而,這些都還只是「對比效應」運用在消費心裡學的冰山一角,你只要平時多細心注意自己大腦裡的聲音,就會發現我們大腦處處在比較,卻也處處設陷阱給自己跳。

所以,不論是平常花錢或是投資理財,你都該注意大腦愛比較的效應。也記得別太有自信不會掉入陷阱,認為自己在花錢方面就永遠是理性派,因為這種效應可說是人類的本性,是透過長久演化而來,所以不容易提防,需要多加注意,這樣才能多留些財富在自己身邊。

艾爾文

艾爾文

最新文章

艾爾文電子報

讀者回饋:「每次收到信總是讓我受益匪淺,懂了許多知識!」

💌 訂閱學習成長電子報

「每次讀完電子報都讓我有很多想法,真的很棒!」

免費加入超過60,000人訂閱的學習成長電子報,每週我會分享在投資理財、工作生產力以及人生成長方面的學習心得。此外還有閱讀心得重點節錄,與最新的學習語錄,一封信直送你的信箱。

* 電子報隨時都可以取消訂閱。

已送出!

請前往填寫的 Email 信箱收取確認信,
確認後才算完成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