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愉快!這是我從2018年停止更新網頁後,2022年4月正式重啟電子報的第一封信。
前陣子我去翻上一封電子報發出的時間,竟然已經是2018年11月的事!我印象中電子報並沒有停那麼久。
人常說時間過得很快,但時間過得快也有不同角度的解讀,有些人或許感嘆時間都跑去哪裡了,但我認為有些人也是生活過得飽滿充實的原因。而我之所以會重啟電子報,便是我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寫電子報這件事。🧑💻
過往我把電子報視為單純通知的工具,形式上傾向發文的模式,內容也多是我在網路上發表的文章或影片。然而如今我看待電子報的方式更像是一封信,會想跟你聊最近學到的知識,或有趣值得分享的內容,用聊聊的方式來寫這封信。💬
某方面來說是我的寫作經驗增廣了,有更多的平台可以發表我的內容,不再只能透過電子報來「發表」。另一方面——也是最期待的部分——我希望透過電子報來與你同步我最近的學習,形式上或許不如文章嚴謹正式,錯字率會比較高,但「即時性」就不會被犧牲掉。
🌱重新看待工作就能提升動力
多年前我還在定期更新部落格文章時,我自己會期待讀者跟著一起成長,但我知道這並非容易的事。因為要把一篇文章寫出來,需要比較多的時間消化知識內容。
再來,網路文章的傳遞性偏向被動,讀者有需要才會找到,更別說如今社群平台不會把每則動態消息傳送給每個人,發文者還要祈禱自己寫的內容能被推播出去才行。
不過電子報就多了主動性,我寫的不算是完全公開的內容,內容上彈性許多,讀者也可以主動收到以及決定要不要開信。📨
寫作幾年後,我越來越體會到文字作為載體的形式有很多種:可以是一篇長文章深入探討一個主題,也可以是一則短篇文闡述心情,或是一本書有系統地拆解一門學問,也可以像一封電子報同步更新即時的知識。
不諱言,我依然會透過電子報來通知跟我有關的活動訊息😆。但我確信它們不會變成濫發的郵件,多數信件還是以我當下所讀、所學、所體會的內容為主,將它們透過電子報分享給你,我自己也可以透過書寫整理資訊。
這就是我重新看待電子報後決定重啟的原因。當人重新看待一件事對自己的意義後,縱使要做的內容相同,做起來的感受也會不一樣。這樣重新看待的策略,心理學中已經有很多的研究,其中「工作形塑」就是我常讀到的一種說法。👨🏫
所謂的工作形塑(Job Crafting),它並非真的有辦法改變人的工作內容,或是讓你有更多的收入,從表面來看你還是做一樣的事,旁人還可能認為只是空談,無濟於事。不過這也是這個方式值得留意的原因,畢竟外顯的事情雖然容易注意到,但若是我們都把工作滿意度交由外部條件來衡量,等於把人生的滿意度交給無法控制的事。
至於如何運用工作形塑?心理學教授瑞斯尼斯基說,無論是主管協助員工,或是員工對自己,員工都要從心態上對自己的工作感到認同,甚至感到驕傲。教授舉醫院清潔工為例,在研究中她發現把自己工作看成醫院重要一分子的人,工作上的成就感跟幸福感更高。🍀
當然,這有可能一切都是自己在騙自己,也可能真的沒有對收入或職位帶來實質的意義,但如果你因此否定這個方法,我會覺得比較可惜。因為它是真的可以落實在工作上,讓人更有動力做一份工作,或看待手上工作對自己的意義,短期也許只有自己心情上變不同,但長期自然會反映在收入上,即便那並不是你一開始最主要的目的。
以上就是第一封電子報跟你聊的事,有機會我再把我如何解讀工作形塑的想法寫出來。
📮本週還想跟你分享
最近我在 Netflix 上看到《開端》這部影集,裡面有句台詞:「善良不是廉價的美德,它要跟能力相匹配,要不然就是添亂!」這句話從不同的角度解讀有各自的意思,但我看到後覺得讓我多思索了一些事,同步分享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