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爾文電子報

經營人生,就是寫下一篇又一篇的初稿

藍點效應:為什麼生活品質變好了,心情卻過得比實際上還糟?

最近我在密集寫自己的下一本書,心中有些許啟發。

雖然每本書要寫的內容不同,但書寫的過程相似。你需要先有靈感,然後開始動筆,接著產生初稿,最後修修改改後才截稿。

雖然這是簡化再簡化的過程,但這就是寫書的大概流程。而最近我在寫書時,就體會到這封電子報要分享的主題——人生的初稿。

書的初稿,真的難寫,即便想法跟點子有很多,但要把它們寫出來就是莫名地難,如今我也覺得還是不容易。

我在平常就會累積草稿,或是做筆記,隨手記下靈感,但等到真的要寫初稿時,就會有各種阻礙。而這些阻礙,跟我們經營人生也很像。

會想拖延

首先,寫初稿時會想拖延。我敢保證,多數寫作的人一定都會有拖延寫稿的時候。那看似只要輕輕敲下幾行字開啟一篇文章的過程,就是如此不容易。

人生不也如此?當你想要去完成一件事情時,都會有各種拖延的情況,而且那件事你覺得要耗費的功夫越多,事情的對你來說越重要,你也越容易拖延。

克服拖延沒有太多訣竅,就是去做就是。很多時候就像《五秒法則》書中提到的簡單概念,你只要在心中倒數5秒之後,就 Push 自己開始去做就行。

這點跟寫作一樣,開始寫就是。人生,也是開始做就是。

會想完美

再來,會以為初稿就應該寫得夠好,架構清晰。

寫作很微妙,明明是一個人跟自己的對話,但心態上就是會覺得「有很多人在看」,彷彿寫出去的內容隨時會被人檢查,導致初稿就是那麼難以完成。

人生也是,當你心血來潮想做一件事,你會想要做足很多準備,還不時擔心別人會怎麼想。但實際上,做了再多準備,沒有開始還是白費,而且其實不會有那麼多人在你還沒開始做之前,就那麼關切你的進展。

忘了自己會進步

最後,寫作是一場短期內蛻變的過程,通常寫到最後版本的稿件時,會發現跟初稿的版本內容差很多。

一般來說,初稿會在修正很多次之後才會來到能夠交稿的版本,中間修修改改的次數不下十次。然而,初稿之所以難完成,就在於寫的心態還是會擔心自己寫出來的初稿品質不夠好,忽略其實自己只是在打底、寫初稿而已。

人生也是,當你做一件你不熟悉的事情,你也只是開始打底而已,最後的成果通常會截然不同。一件事有好的成果,很多時候都是你在過程中一邊努力、一邊學習、一邊進步,最後才變成那看似完善的樣子。

———

我喜歡一種比喻:人生就像一本書,你就是自己生命中的作者。當我們開始想要進行一件事時,其實就像是在寫「人生之書」裡的一篇初稿。重要的不是初稿寫得多好,而是你何時開始寫;重要的不是你有多麼偉大的想法,而是你能不能落實行動中;重要的不是一篇初稿寫得多完美,而是你在過程中如何修正,如何成長。

人生,就是一篇初稿接著一篇初稿寫,寫了之後再好好修潤,修潤的過程中你會不斷進步,然後再接著重啟新的章節寫下去。漸漸地,你會累積自己的人生之書,裡面儘是你的成長過程。

寫到此,我這篇電子報的初稿也算完成,我準備回到最上面從頭開始修稿了。

📮本週還想跟你分享

📝 一個啟發問題

你人生最近一次跟你有關的「意想不到」事情是什麼?

你覺得裡面有什麼課題是一再重複出現於你生命之中的嗎?本週可以想想是否能夠幫助你更了解自己。

📚三則語錄

✏️歌手跟作家 Russ 寫到關於——克服恐懼 :

❞ 要讓自己的光芒照亮四周,就得在黑暗中默默付出。每一天,都當作新的開始。確實,人生如賽道,但我們唯一要超越的,就是內心的疑慮。

✏️ 村上春樹在《海邊的卡夫卡》寫道——人生的際遇:

❞ 當那沙風暴結束時,你可能還不太能理解,⾃⼰是如何穿過那場風暴⽽活下來。不,甚⾄不太清楚那場風暴是否真的已經過去。

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當你從風暴中走出來時,你將不再是原來踏進去的你了。 這正是那場風暴帶給我們的意義。

✏️ 用生命啟發人心的教授 Randy Pausch 說到——:

❞ 人在臨終時,會悔恨的不是我們所做過的事情,而是我們未去做的事情。我向你保證,我做過許多真正愚蠢的事情,但它們都沒有困擾到我。所有的錯誤,所有愚蠢的事情,所有讓我尷尬的時刻——它們都不重要。

真正重要的是,我可以回顧過去並說:幾乎每當我有機會做一些很酷的事情時,我都試圖把握住了——這就是令我感到欣慰的時刻。

※ 此為2024年發布的第10封電子報,想每週收到最新免費電子報可到此訂閱

艾爾文
學習成長電子報

📬 每週我會寄出一篇未公開的新文章,兩則閱讀語錄,三分鐘成長的方法,一同成為更好的自己。

加入60,000+人訂閱的成長行列

* 免費訂閱,日後你可以隨時取消。

艾爾文
學習成長電子報

📬 每週我會寄出一篇全新文章,兩則閱讀語錄,三分鐘成長的方法,一同成為更好的自己。

加入60,000+人訂閱的成長行列

已送出!

請前往填寫的 Email 信箱收取確認信,
確認後才算完成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