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預備金準備多少才夠?

緊急預備金準備多少才夠?

「啊!錢不夠了,我去領一下錢。」大家多少都有這樣的經驗,臨時皮包裡的錢不夠,只能三步當二步快馬加鞭的衝去附近ATM領錢。小錢還可以從ATM檔一下,不過當緊急預備金要用卻不夠時就沒怎麼簡單,不是要拿其它帳戶的存款來補,就是要跟家人、朋友或是一直把我們口袋當家人看的銀行貸款調頭寸。為了降低這種事情的發生,我們應該定期檢視自己的預備金夠不夠。

上網路google「緊急預備金要準備多少」這類問題會發現,大多數得到的答案都是3至6個月。不過進一步思索:難到,每個人都準備6個月就好了嗎?這個問題曾經也讓我懷疑,為什麼不是8個月?或12個月?有沒有可能因為工作性質不同或是家庭人數而要準備多一些?不然緊急事件發生時錢不夠用還是必須挖牆來補,也失去預備金最重要的意義。從另一個角度想,保險公司在計算一個人的保險費用時,不也會依照個人情況而定出不同的保費?

這個問題在我剛開始接觸理財時就曾思考,不過那些年對於獨立判斷資訊的能力尚不足,時間一久似乎準備6個月的緊急預備金就變成理所當然,這問題也就漸漸被我遺棄在大腦的角落。直到有次給朋友理財建議時,對方問了我類似的問題:「準備6個月夠嗎?」當下讓我風險意識拉警報,除了重新讓這問題再度浮現外,心想如果發生事情時這道牆真的不夠高夠該怎麼辦?我的口袋不想跟銀行做家人呀~(腦中再度響起We are family~)

在我認真的面對這個問題後,終於找到比較有根據的答案。會得出3~6個月這個數值,跟一般認知緊急預備金的功能相同,就是為了撐過沒有工作收入的日子。不過這也表示如果永遠只知道要準備6個月預備金的話,那麼莫非定律的風險依舊存在。

(下雨天撐傘要夠大才不會淋溼身體,imagevia Moyan_Brenn)

預備金準備6個月的原因

身為童年在老爸常盯寧「數學很重要」環境下長大的我,對於數字統計總有莫名的喜好,這次要找出預備金為何是6個月也不例外。根據統計,過去10年來失業後要找到下份工作平均時間就約在27周左右,換算成月份的話就是6個月。下表整理近1、3、5、10年間的失業者要找到下份工作的平均時間表,由表中還可知隨著求職者年紀愈大找到下份工作的時間也愈長,雖然年紀愈大找工作愈不容易符合預期,但一直以來就有初老體質的我,看到這證據還是給了我不小的警惕。另外我們還可以觀察到,近3年因為大環境不佳所以求職要花的時間也上升許多。(→注意這是平均值,所以平均上升一週代表有些人可能要多花一個月的時間)

有了這個參考性質較高的數據後,我們可以知道碰到以下幾種情況,就該考慮把預備金準備多一些:

  • 工作屬於不穩定性質的人:例如打零工,或是每隔幾年就要換約的工作。
  • 年紀愈大,準備的預備金要更多。
  • 經濟大環境不佳時,風險意識要提升,等到經濟回穩才調降回來,保持彈性。
  • 家庭成員人數變多時,小孩發育長大時。

所以預備金以低標來說就是6個月,不過一定要懂得視情況而調整。工作愈不穩定預備金的準備月份就要愈多,如果工作屬於非常穩定的如公務員,才可以考慮準備比6個月還少,最少都不要低於3個月。如果年紀愈大的,準備的月數也要愈長。另外特別注意,必要時須彈性往上加足預備金,比如2008年金融海嘯時,嗅到企業流行放無薪假的氣息時,就要有警覺心把預備金往上加高,之後再隨著經濟情勢調降回原水平,如果經濟愈來愈糟那就要再拉高,12個月或是以上都有可能。

最後再提醒,準備緊急預備金提防失業只是預備金的功用之一。預備金最主要的功能仍是在突發狀況發生時,這筆錢可以保護好你現階段所有的理財規劃,不會需要強迫自己從股票、跟會、基金或其它理財中把資金抽出來。保護好你原本的理財進度,這才是緊急預備金的最大用途。(本文有經過重新編寫並收錄在《下班後賺更多》,歡迎參閱。)

更多其他文章:

艾爾文

艾爾文

最新文章

10 則留言

  1. Hi 艾爾文,
    多年後又翻到這篇文章,隨著年紀漸長(43歲了…),
    最近在思考財務規劃時又想到緊急備用金這部分.
    目前是單薪家庭且沒有小孩(不打算生),
    透過過往記帳紀錄,月開銷大概抓4萬,
    不知道緊急備用金準備6個月共24萬夠不夠?
    一方面覺得準備太少不好,另一方面又覺得放太多在備用金上,
    對財務增長效率又不大好,有點困擾中.

    1. 老周,好久不見(留言)!以你的情況來說,6個月平均來說是夠的。若加上年紀,家庭單薪,保險一點可以拉到8到12個月,超過6個月的部分可以放慢步調存。準備金這樣不會算少的,突發事情的嚴重性都是比想像的衝擊來得大喔!沒事當然最好,祝福你!

  2. 閱讀完此篇文章後有些問題想請教達人
    小弟我是社會新鮮人
    目前才開始規劃財務
    對於預備金這塊我也納入了規劃
    但是假如一個月的必要開銷有9000
    六個月就是54000了
    我也拜讀過六罐子那篇文章
    這54000我該怎麼累積起來?
    越快越好嗎?如果我設定一個月5%收入去存
    我可能要存三年才存的到這筆金額
    我是打算先將預備金準備好後才開始投資
    這樣會不會延誤到我投資理財的進度表呢?

    1. 緊急預備金要第一優先,存完再去做六個罐子分配。所以你先集中存到54000元,然後把這筆錢放到絕對安全的地方,之後才開始做分配。不過額外問一下,你身上有(學生)貸款嗎?有的話預備金不用一開始存那麼多,先把貸款還掉就好。

      1. 我沒有任何貸款,所以我先努力存到54000元後,才開始累積第一桶金嚕!

        這樣我將我收入切成兩大部分,一部分就是固定支出+零零碎碎的(食衣住行育樂等)
        另一部分就是要存起來的錢(要先來累積到緊急金的,完成後開零存整付開始存第一桶金)

        這樣如果我平常生病,看醫生的錢也是要由緊急金這邊支出嗎?

        1. 平常生病如果支出不大的話,就記入浮動支出。長期下來也可以抓到平均醫藥支出需多少。如果是突然大筆的那就再動用緊急預備金。大筆醫藥支出如果你當月有足夠的錢也是可以支付的,只要不打亂你的存錢投資計畫就好。預備金的用意之一就是在此,不要讓你被迫從已經規劃好的地方挖錢。

    1. 考量變現性+保值性,定存是目前最好的選擇。我在上一篇緊急預備金文章說的比較詳細,如果沒看過再去看一下

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