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預備金準備多少才夠?

緊急預備金準備多少才夠?

「啊!錢不夠了,我去領一下錢。」大家多少都有這樣的經驗,臨時皮包裡的錢不夠,只能三步當二步快馬加鞭的衝去附近ATM領錢。小錢還可以從ATM檔一下,不過當緊急預備金要用卻不夠時就沒怎麼簡單,不是要拿其它帳戶的存款來補,就是要跟家人、朋友或是一直把我們口袋當家人看的銀行貸款調頭寸。為了降低這種事情的發生,我們應該定期檢視自己的預備金夠不夠。

上網路google「緊急預備金要準備多少」這類問題會發現,大多數得到的答案都是3至6個月。不過進一步思索:難到,每個人都準備6個月就好了嗎?這個問題曾經也讓我懷疑,為什麼不是8個月?或12個月?有沒有可能因為工作性質不同或是家庭人數而要準備多一些?不然緊急事件發生時錢不夠用還是必須挖牆來補,也失去預備金最重要的意義。從另一個角度想,保險公司在計算一個人的保險費用時,不也會依照個人情況而定出不同的保費?

這個問題在我剛開始接觸理財時就曾思考,不過那些年對於獨立判斷資訊的能力尚不足,時間一久似乎準備6個月的緊急預備金就變成理所當然,這問題也就漸漸被我遺棄在大腦的角落。直到有次給朋友理財建議時,對方問了我類似的問題:「準備6個月夠嗎?」當下讓我風險意識拉警報,除了重新讓這問題再度浮現外,心想如果發生事情時這道牆真的不夠高夠該怎麼辦?我的口袋不想跟銀行做家人呀~(腦中再度響起We are family~)

在我認真的面對這個問題後,終於找到比較有根據的答案。會得出3~6個月這個數值,跟一般認知緊急預備金的功能相同,就是為了撐過沒有工作收入的日子。不過這也表示如果永遠只知道要準備6個月預備金的話,那麼莫非定律的風險依舊存在。

(下雨天撐傘要夠大才不會淋溼身體,imagevia Moyan_Brenn)

預備金準備6個月的原因

身為童年在老爸常盯寧「數學很重要」環境下長大的我,對於數字統計總有莫名的喜好,這次要找出預備金為何是6個月也不例外。根據統計,過去10年來失業後要找到下份工作平均時間就約在27周左右,換算成月份的話就是6個月。下表整理近1、3、5、10年間的失業者要找到下份工作的平均時間表,由表中還可知隨著求職者年紀愈大找到下份工作的時間也愈長,雖然年紀愈大找工作愈不容易符合預期,但一直以來就有初老體質的我,看到這證據還是給了我不小的警惕。另外我們還可以觀察到,近3年因為大環境不佳所以求職要花的時間也上升許多。(→注意這是平均值,所以平均上升一週代表有些人可能要多花一個月的時間)

有了這個參考性質較高的數據後,我們可以知道碰到以下幾種情況,就該考慮把預備金準備多一些:

  • 工作屬於不穩定性質的人:例如打零工,或是每隔幾年就要換約的工作。
  • 年紀愈大,準備的預備金要更多。
  • 經濟大環境不佳時,風險意識要提升,等到經濟回穩才調降回來,保持彈性。
  • 家庭成員人數變多時,小孩發育長大時。

所以預備金以低標來說就是6個月,不過一定要懂得視情況而調整。工作愈不穩定預備金的準備月份就要愈多,如果工作屬於非常穩定的如公務員,才可以考慮準備比6個月還少,最少都不要低於3個月。如果年紀愈大的,準備的月數也要愈長。另外特別注意,必要時須彈性往上加足預備金,比如2008年金融海嘯時,嗅到企業流行放無薪假的氣息時,就要有警覺心把預備金往上加高,之後再隨著經濟情勢調降回原水平,如果經濟愈來愈糟那就要再拉高,12個月或是以上都有可能。

最後再提醒,準備緊急預備金提防失業只是預備金的功用之一。預備金最主要的功能仍是在突發狀況發生時,這筆錢可以保護好你現階段所有的理財規劃,不會需要強迫自己從股票、跟會、基金或其它理財中把資金抽出來。保護好你原本的理財進度,這才是緊急預備金的最大用途。(本文有經過重新編寫並收錄在《下班後賺更多》,歡迎參閱。)

看更多讀書心得

艾爾文
艾爾文

最新文章

艾爾文電子報

讀者回饋:「每次收到信總是讓我受益匪淺,懂了許多知識!」

💌 訂閱學習成長電子報

「每次讀完電子報都讓我有很多想法,真的很棒!」

免費加入超過60,000人訂閱的學習成長電子報,每週我會分享在投資理財、工作生產力以及人生成長方面的學習心得。此外還有閱讀心得重點節錄,與最新的學習語錄,一封信直送你的信箱。

* 電子報隨時都可以取消訂閱。

已送出!

請前往填寫的 Email 信箱收取確認信,
確認後才算完成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