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很常逛大賣場嗎?大賣場的東西總是比較便宜,在這不景氣的年代省錢就等於賺錢。不過當你開心想著買到省錢東西而要掏出信用卡刷時,有沒有仔細想過你真的省到錢了嗎?你最好也跟這篇文章思考一下~
1.覺得賣場人擠的要命嗎?那代表經濟不景氣啦!
每當經濟不景氣的時候,總是有些行業營收逆向而上,大賣場就是一種。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跟我一樣的感覺,每次到大賣場都覺得人超多的,多到快變成逛夜市了!特別是擔任家中重要職務「車長」 – 也就是專門推購物車的人感受更是深刻,那種必須跟別人家車長閃來閃去,偶爾還要發揮開車技巧倒車入庫才能順利跟別台購物車交會時,這種擁擠的fu一點都不像在Shopping~事實上,當大賣場人愈多的時候,往往就代表大家荷包正緊,所以有時連買一瓶牛奶都還是會跑躺大賣場。
不景氣引導來客量變多賣場也就賺得更多,看看底下大潤發母公司潤泰全的股價走勢就知道,在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後大家都在放無薪假時,他們家股票走勢硬是從12元最高來到100元,跌的時候沒有跌的別人多,漲的時候卻漲快8倍~
(註:全球大賣場龍頭美國-沃爾瑪在金融海嘯後股價漲勢更為驚人,可見經濟多不景氣)
2.售價不變,瓶子卻特別設計變好看了!?
這幾年來從飲料到洗髮精瓶子外觀的變化總是推陳出新,售價卻沒有變多少。往好的方向想廠商可能希望經由創新的瓶子增加買氣,但各位有沒有真的仔細看一下,搞不好容量已經稍微縮水啦!更厲害的是那種把瓶子設計的看起來更大,但容量裝得更少的創意銷售手法。沒注意的人當然認為自己賺到用得很開心,精明一點的可能買回家用了以後才發現比平常還快用完,他們願意多花一些錢設計不同的瓶子,因為這樣其實賺到更多的利潤。
3.售價不變,但吃或喝起來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不知是不是疑心病太重,有時候買到那種比其它店家售價便宜1/3,容量也一樣的商品時總是毛毛的,回到家使用或是吃喝時也總覺得少了些什麼…喝的感覺濃度變淡了一些些、特價的洗碗精好像要洗比較久一點、東西比較不耐用….感覺就是少了些什麼,但也無法證實。各位朋友,你有沒有跟我一樣疑心病呀?
4.買的東西沒變貴,可是結帳時怎麼付得比平常多?
大賣場的背後是個商業集團,搞不好連一包鹽的售價都有專業的行銷團隊在研究創造最大利潤的售價,所以當物價噴漲你卻發現賣場裡基本需求品都沒漲時,不是代表賣場好心吸收了利潤便宜賣給你,而是他們知道要在哪裡再把這些利潤從你身上賺回來。
一般人對於自己常買的東西售價都比較敏感,比如每天都吃的水果、肉類、牛奶..等,這些商品只要價格有那麼一點點調整馬上就會被消費者發現。不過如果是購買自己不常買的東西呢?那價格的認知可能就很模糊了。所以大賣場針對主要商品、主食通常不會做漲價的動作,不過抓準了大部份到賣場的消費者都不會只買基本需求品的特性,所以就將這些看似佛心來的好康用其它漲價副商品給補回來了。我們也不用抗議,人家賣場還是要養一堆員工跟對股東負責的,不過我們還是可以防止錢不小心流出自己口袋,一個概念就是盡量買基本需求的生活用品就好,少買不需要的東西做到正港的省錢購物。
5.會員卡幫你省了錢,其實大賣場賺到更多
那到底是誰的錢不見了呀?你確實有省到錢,只是大賣場也會賺到更多,原因就是你手中的會員卡將自動幫大賣場搜集你的消費習性,將所有消費者的資料合起來就是總體市場的消費習性,然後賣場再針對某些最賺錢的商品將利益最大化(大量進貨壓抵成本或是用上述說到的第2跟第3點),或是用更多的優惠活動來吸引你購買超出平常數量還多的物品,不然就是推出感覺專屬於「你」的購物組合,大家沒發現每次寄來的DM為何都”剛好”有你需要的東西嗎?
6.每週都有降價活動,所以每週報到
大賣場知道”便宜”對消費者而言是最大的吸引力之一,所以他們會相盡辦法推出各式各樣的降價商品,只是他們往往不會一次就將所有產品降價,而是不同時間推出不同的打折商品,賣場就是希望你要常來光顧東西,當然,他們知道你每次來不會只帶打折商品回家,會順手帶些其它沒有打折的商品走。
7.購物真方便,因為賣場有很多停車場
雖然近年因為經濟不景氣愈來愈難停車,不過大賣場還算是能提供比其它一般商店更多的停車空間,但為了有比較大的停車空間,所以賣場就會設在比較效區的地方(比如交流道附近)。但你注意了嗎?大賣場雖然沒有賺到你錢,不過你卻可能為了到效區而多花了油錢,如果你平常有在記帳的話,你應該要算一算你去大賣場購買物品所省下的費用,扣除油錢是不是真的還是省到了呢?
8.結帳時才付錢,但你進門時就已經花了一大半
我覺得大賣場應該也有聘顧心理學專家,專門分析消費者心裡去規劃出一個賣場動線,可以讓消費者起心動念花最多錢的動線。其實這也不是只有賣場才會如此做,有規模的連鎖商店都會去研究消費者行為,比如以數字開頭的那家最大便利商店每家店的動線都是精心設計過的(每家店都依照固定公版去呈列商品),另外常把你家當做到他們家的那家便利商店也是有設計過。只不過大賣場空間那麼大,要讓消費者花錢而揮灑創意的地方就更多,而最重要的銷售區域往往就是你一進門視線就看的到的地方,所有能夠擺上的特價區、標語都密集的在這邊出現,深怕你不知道賣場有多為你著想要讓你省多少錢。雖然他們知道你到最後結帳區才會付錢,但往往在最前面時就先讓你超出消費預算。
9.買一把青菜算兩個蘿蔔錢
大賣場有些食品是即時標價,就是你先要自己用袋子裝食物然後拿去標價,不用標價的就直接到結帳口結帳。此時問題就來了,因為是人工計算價格,所以難免就有「人工錯誤」而多算錢。我就遇到過結帳完把整串的發票拿起來比對時,發現原本是較便宜的青菜被算成另外較貴的青菜,而且我還買了二把等於被Double計算,那次算算一來一往就差了一個便當錢。結帳完仔細對一下發票,花不到一分鐘但可能省下你好幾十塊!(相當於省下一小時幾百塊薪資~)
總而言之,消費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在去大賣場前研究好家中缺少什麼生活用品列出清單,同時先規劃好要買的預算,到了賣場就直接依照清單從頭到尾一次買完。而且建議當你「找不到」東西時,千萬別客氣趕快問賣場員工,這樣做絕對能省下你大把的時間(→Time is Money呀!),也可以減少你不小心看到「優惠」、「跳樓」、「省錢」這些廣告行銷用語的次數。
P.S:此篇文章是我看到10 Things Supermarkets Won’t Tell You後,想起之前也有類似的經驗而整理分享出來的,雖然這篇國外文章寫的是以美國人消費習性為主,不過如果你有時間的話也可以去看一下。
(photo via ami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