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所得稅視為臨時支出?就是這種損失感讓人存不到錢!

feature-images-default

所得稅

在理財中,我會重視如何避免自己在金錢上產生「損失」的感覺,因為這會造成對累積財富的負面感受,降低存錢動力。何謂在金錢上損失的感覺?如果要我現在就提醒你,試著想一下每年度都會有筆不小的支出就好;沒錯,就是所得稅。

關於所得稅會讓人產生損失的感覺,其實是我在上班時才發現的事。那時總會在報稅季節前後,聽到有人埋怨因為繳稅而要縮衣節食。第一次聽到時我好訝異,心想:「稅不是本來就要繳的嗎?怎麼會變成困擾人的問題?」後來接觸的人多了,才知道不論是何種行業、收入高低、資歷長短,始終存在這個問題:把繳稅視為生活臨時支出,而且帶有強烈的損失感。

講到損失,先分享一個貼切的心理學實驗。

想像你要去看場需要排隊買票的電影。排了好久終於輪到你,此時在你身上發生兩種不同的情況:

情況A,確認買到票後,旁邊的工作人員隨即大聲歡呼並拿出禮物,告知你是電影院成立以來第10萬名顧客!除了免費的可樂與爆米花,再送你1,000元的現金。

情況B,快輪到你買票時,旁邊的工作人員就先衝出來慶祝!原來排在你前一位的人是電影院第100萬名顧客。除了盛大的禮物,影廳也當場送出現金2萬元給那個人;而你一樣有獎品,但是只有現金1,200元。

想想看,如果今天這件事發生在你身上,你會希望自己遇到情況A還是B呢?

這項另人搥心肝的實驗,正是經濟學家理查.塞勒(Richard Thaler)在1980年發表的一項實驗結果;當時令研究團隊意外的是,多數人認為比較希望碰到A的情況(拿1,000元),而不是遇到B的情況(拿1,200元)。

「好可惜」三個字正在搬走你的錢

以金額來說,1,200元肯定比1,000元來得好,是吧?然而這只是經濟學家預期人類該有的理智,你現在覺得本來就該選1,200元,也可能是沒有發生在你身上。但若是真的遇到了呢?跟好運擦身而過會不會讓人產生「損失」的感覺?有沒有可能電影放映時心裡還在懊惱「早知道應該要擠進那班電梯的」、「哎,剛剛不要先去買飲料就好」、「都是停車時前方那輛車拖拖拉拉!」如果能夠提早些到售票口,會不會現在得到2萬元的人是你?種種因素都可能在這時出來干擾,讓你產生「好可惜」的感覺。

理財過程中,我們也常會陷入懊惱的陷阱裡,雖然實際上並不是損失,卻因為心理上的影響而把財富跟損失連結在一起。結果是,你不斷從負面的角度看待自己與金錢的關係。

好比投資基金,你很幸運在買進後就不斷上漲,也因為惜售加上定期定額扣款讓帳面利潤不斷上升。幾個月後你賺到帳面價差已經來到20萬元。

然而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當你還在思考是不是要將一部分基金贖回時,該基金突然快速下跌,而你利潤也瞬間縮小到只有16萬元。此時對你來說,會不會覺得好像少賺了4萬元?如果會,很可能你接著會犯下不該有的投資錯誤,因為捨不得賣出而繼續抱著基金,想要等市場反轉上漲,補回你原本「失去」的利潤。只是不少人最後的結果是,邊抱著邊看到價差愈來愈小,甚至快到虧損還捨不得賣。

另外,存錢的路上也可能產生損失的感覺。假設你原本每月可以盡情花掉薪水,現在要求你把其中的1/3拿出來存,而且還是為了幾十年後的退休生活,短時間內都不能動用,對你而言會不會產生少花錢的痛苦?如果是的話,也許前面幾個月你還願意逼自己存錢,但時間一拉長,恐怕會因過度壓抑隨時產生衝動消費,然後把存款花光。

一切都是心態在決定。多個心理學相關研究都表示:「追求快樂」與「遠離痛苦」是驅動人行動的兩個主要原因;可惜的是,這兩個也經常在天平兩端拉扯一個人的金錢行為。其中,損失的痛苦就是多數人想要避開的;不能買東西的痛苦往往大過安心退休的快樂,因此多數人只看現在而忘了未來;害怕虧損的痛苦高過於進入投資市場累積財富的快樂,因此許多人寧可把錢放在定存,也不願正視自己的退休問題。

提早開始存,避免支出變壓力

回到所得稅話題,縱使繳稅對每個人而言都是種支出,但其實它就跟三餐一樣應該歸類為必要支出;我想不會有人認為把錢花在吃得飽、活下去視為一種損失。雖然繳稅支出在金錢上是減法,但它跟財務損失完全不同,況且一旦你將它視作損失,就會開始想要避開痛苦而不去面對它,視為理財上的隱憂,最後還可能因為不想面對而沒有主動節稅,留住原本該屬於你的錢。

正確的作法,也是我常提醒大家的:「你的收入不完全屬於你。」當你拿到每筆工作收入時,都要先計算該預留多少的所得稅;如果是領月薪的人,也要先預扣當月的稅起來,剩餘的「稅後收入」才是你能拿去花用與投資理財的金額。這種透過固定月存的方式,一來不會累積大筆支出的壓力;二來還可以精確地評估每月的收入與支出比例,計算出每月能存下的金額,有利於推算未來5到10年或是退休後可以累積的資產。

也許你已經看出來了,這篇文章不是寫給你準備今年所得稅用的,而是為了你明年可以輕鬆繳稅而寫,需要你下個月就開始行動去存。除此之外,經由繳稅的例子,也希望你能在理財路上不要讓自己產生損失的感覺。畢竟,很多錢本來就該支出,很多投資原本就該依計畫進行,你需要的不是在當下做出懊惱的反應,而是提早準備,用健全的心態來理性面對。

艾爾文

艾爾文

最新文章

艾爾文電子報

讀者回饋:「每次收到信總是讓我受益匪淺,懂了許多知識!」

💌 訂閱學習成長電子報

「每次讀完電子報都讓我有很多想法,真的很棒!」

免費加入超過60,000人訂閱的學習成長電子報,每週我會分享在投資理財、工作生產力以及人生成長方面的學習心得。此外還有閱讀心得重點節錄,與最新的學習語錄,一封信直送你的信箱。

* 電子報隨時都可以取消訂閱。

已送出!

請前往填寫的 Email 信箱收取確認信,
確認後才算完成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