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秒法則》閱讀心得:克服拖延心態的行動準則

擁有做事的動力,只需倒數5秒就搞定

《五秒法則》閱讀心得:克服拖延心態的行動準則

開始閱讀本文前,邀請你先回答3個問題:

問題1:假如今天你在某個課堂上,講師已經進入到問答環節,而你心中有個非常想問的問題,你是否會馬上舉手發問?

問題2:假如你在工作上與主管單獨討論事情時,發現主管給錯了資訊,你是否會馬上打斷談話並糾正主管的錯誤?

問題3:假如你在某個聚會場所遇見心儀的對象,你是否會因為心動而馬上去打招呼,甚至是跟對方要聯繫方式?

假如你在上述三個問題中有任何一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運用《五秒法則》這本書的觀念會對你帶來幫助。除了說明何謂五秒法則,我在稍後的心得中也會補充自己查詢的知識,希望能讓你對此法則的印象更深刻。

掌握五秒法則,開啟任何想做的事

關於上述三個問題中有一個共通點,就是這些事你知道其實應該要去做,卻沒有馬上行動。好比你曾經想離職去尋找喜歡的工作,或是想要在下班後學習新的語言,或是想創業等。這些事情你明明想去執行,而且也知道應該執行,但當你有機會去做這些事時,卻又突然失去了動力。

如果你經常有這樣的煩惱,《五秒法則》這本書可以為你帶來動力。

《五秒法則》這本書是由梅爾.羅賓斯(Mel Robbins)所寫的自我成長類型書籍,目的是在幫助人們克服拖延和懶散的問題。作者提出了一個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即在5秒內採取行動來克服內心的恐懼和不安,讓你學會如何立即行動,開始執行自己想做的事情,並達成心中的目標。

只是,光5秒的念頭就夠了嗎?方法聽起來好像過於簡單,甚至有點單調;不否認,這也正是此書有些爭議的地方(文末會備註)。然而,隨著我閱讀此書的進度,我慢慢的發現此書的獨特之處,而這些特別的觀念也確實啟發了我。

閱讀《五秒法則》這本書讓我獲得的啟發有兩個:第一個啟發是,五秒法則雖然簡單好懂,但也因此使得人們很容易忽略它。第二個啟發是,作者直接複製貼上讀者在社群媒體上的反饋和實例,正好解決了我去驗證這些資料的真實性;因為直接複製貼上,反而增加了內容的可信度。後來,我又仔細閱讀此書,最終內化出一些心得,發現五秒法則可以幫助人的地方。

五秒法則的由來,是一次火箭升空的經驗

話說回來,五秒法則是從何而來的?這就要談到作者在四十歲左右時的一段經歷。

當時,作者的人生與工作都遇到非常大的瓶頸,不僅她主持的節目工作被電視台停掉,丈夫在創業方面也遭遇現金流的問題,造成他們的財務狀況幾乎面臨破產。那一陣子,她失去了生活的動力,每天都不想起床上班,整個人只想一動不動地癱在床上。

直到某天,她在晚上準備要關電視去睡覺時,電視裡出現了改變她的畫面——一艘 NASA 太空火箭準備升空的畫面。她一邊目不轉睛看著火箭升空的畫面,一邊聽著報數人員倒數5、4、3、2、1的聲音;這道聲音對作者猶如當頭棒喝,讓她想到如果現在的自己也如同火箭升空一樣,在倒數5秒後就立刻出發,結果會如何?

作者闡述,她雖然知道自己每天的心情動力低落,但理性的自己卻想要作出改變,去學習新事物,去面試新的工作。但礙於缺乏「開始」做事的動力,她才一直沒做到這些事。

所以她才靈機一動,想到不如像火箭升空一樣,在心中給自己倒數5秒鐘——5秒後立即起床,5秒後去做該做的事。結果,她真的辦到了!漸漸地,她透過自己命名的「五秒法則」克服了當時的工作與生活瓶頸,也將五秒法則沿用到人生的其他面向,做到了許多她原本沒動力做的事、學到了她一直想學習的事物,甚至幫助她有勇氣走出戶外,結交新的人脈。

讀完這本書後,我有實際運用五秒法則,想驗證這個法則是否如此神奇。老實說,這個法則確實有其效用。但我也很好奇,到底五秒法則背後的原理是否有任何科學上的根據,於是我翻閱了過往自己看過的書,終於從大腦與行動力方面的書籍找到了答案。

五秒法則的用途,在於喚醒意志力並克服恐懼

人的大腦雖然只有一個,但科學家發現大腦裡的意識原來可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理性的自我,另外一部分是衝動的自我。

理性的自我,是由大腦的前額葉皮質所掌管。這個大腦組織在人類的演化過程中掌管著人類的身體動作,逐漸地也掌管人的意志力。這正是為何當前額葉皮質發揮作用時時,你的意志力也會跟著增強。

而衝動的自我是由大腦比較核心且早期演化出來的杏仁核所掌管,有學者把這類區域稱為「蜥蜴腦」,意思是大腦這部分對外界的反應就如同爬蟲類般直覺簡單。而在大腦中,杏仁核部位執掌著人的情緒,讓人感到喜怒哀樂甚至是恐懼。因此當你今天知道有件事非做不可卻又感到恐懼時,大腦就會馬上透過杏仁核向身體發出警訊,抑制前額葉皮質的功能,讓你不要去執行這件事。

此時,五秒法則就能派上用場,因為在倒數5秒的期間,你可以有意識地重啟前額葉皮質的功能,喚醒自己的意志力,戰勝心中的懈怠或恐懼,讓自己去做該做的事情。

著有暢銷書《EQ》的作者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也曾說過,當人的情緒處於比較低落或衝動的狀態時,前額葉皮質確實會較為不活躍。當我們處於這種狀況時,高曼就建議可以跟自己進行自我對話,安撫自己要冷靜與寬心,將自己的狀態調整過來,從而恢復理智,正面應對眼前的問題。

五秒法則是否有效,我認為需要你實際運用後才知道。我的看法是這並非解決動機問題的長期辦法,但要說這個技巧的實用性為何,我認為是它能夠將你看待問題的短期焦點,從關注恐懼轉變成關注事情的正面價值,讓你從不敢做某件事變成有勇氣去做那件事。

簡言之,在你動機存在的情況下,短期需要「Push」自己一下,就倒數5秒試看看。

後記:3個適用五秒法則的行動準則

讀完此篇心得後,你打算如何使用五秒法則?底下我提供3個適用五秒法則的領域,作為對自己的體現,也分享給你並一同練習,讓五秒法則融入到你的生活且發揮效用。不過還是那個道理:真正的動機還是必須從你心中喚醒,需要設定目標,長期才會有效。

五秒法則行動1:準時或提早十分鐘起床

明天一早,當你發現自己到了該起床的時間卻還賴床時,建議可以運用五秒法則,立即激發自己起床的動力。

不過如果你發現平時要準時起床真的很困難,有時不一定是你睡眠不足或心態原因,此時可以嘗試運動,來提升自己身體的代謝並且蓄積能量

五秒法則行動 2:寫下你明明該做,但一直沒去做的事

列出那些你應該要去做但沒去做的事,從而提醒自己下次遇到這類事情時,運用五秒法則激發勇氣與行動力,投入到這些事情當中。

關於目標設定,我在〈寫目標真的有用!〉這篇文章中有更細節的作法,其中有3個要點該把握:你設的目標需要能被追蹤,目標要有適當的難度,以及要試著把目標拆解;較小的目標也會增加人執行的動力。

五秒法則行動 3:在不同的人生面向,大量運用五秒法則

嘗試在你的生活或工作上大量運用五秒法則,從而檢視自己的行動是否因此變得果決,在生活上是否變得更有信心,或在工作上是否變得更有決斷力。

最後,我希望你也能夠把這句話帶走:

如果你不行動,最好的情況就只是現在。如果你行動了,最壞的情況也不過是現在。所以少點擔心,多點行動。——艾爾文

備註:暢銷卻也有爭議的書

如果你到 Amazon 上搜尋此書的資訊,會發現它是非常暢銷的書籍,但我也發現了一個現象:讀者在評論區給予這本書的褒貶不一,負評比例比其他同類型的書稍高。當我翻閱此書後,發現了其中可能的原因。

在書中,作者引證許多讀者的實例,但這些實例的文本卻是從社群媒體上複製-貼上的文章。這原本不打緊,只是篇幅過多會導致整本書內容充滿許多像貼文一樣的文章,閱讀起來就不太像是一本書籍。

當然,如果從我自己寫作、出版書籍的經驗來說,編排上確實可以有更適當的作法,不過我想或許原出版商也有自己的考量。畢竟讀一本書跟做一本書,實在是天南地北的差別。

總的來說,如果你是已經在工作與生活上足夠自律的人,這本書的內容對你應該會過於簡單,我會建議你閱讀《深度工作力》來強化自己的工作效率。但如果你有迫切想要克服拖延情況的人,建議可以立即運用倒數5秒的觀念試看看。

艾爾文

艾爾文

最新文章

艾爾文電子報

讀者回饋:「每次收到信總是讓我受益匪淺,懂了許多知識!」

💌 訂閱學習成長電子報

「每次讀完電子報都讓我有很多想法,真的很棒!」

免費加入超過60,000人訂閱的學習成長電子報,每週我會分享在投資理財、工作生產力以及人生成長方面的學習心得。此外還有閱讀心得重點節錄,與最新的學習語錄,一封信直送你的信箱。

* 電子報隨時都可以取消訂閱。

已送出!

請前往填寫的 Email 信箱收取確認信,
確認後才算完成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