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的技術:慢想,讓決定更好 | 讀書心得

等待的技術:慢想,讓決定更好 | 讀書心得

等待的技術:慢想,讓決定更好

「拖延是好事。」不,你真沒看錯,我也沒少打一個字,「拖延是好事」是作者 Partnoy 的要傳達的概念,對於畢生想要解決人類拖延習慣的專家,遇到這樣的論點想必是完全無法接受。不過作者仍堅持拖延是好事,只是其中有但書,那就是拖延是因能得到更充份的時間做更齊全的準備,做出更好的決策,那麼拖延才是好事。

「你覺得拖延好嗎?」如果你把這問題拿去問十個人,應該有十個人會給你負面答案。確實,拖延對我們而言一直以來都是跟「不好的習慣」連結在一起。要交給客戶的報告拖延沒寫,斬!媽媽交代要整理房間拖延不做,斬!說好要帶女友出去玩的行程沒先規劃,斬!在很多事看來,拖延都不會換得好結果,至少回頭檢討時都會有「早知道就早點做」的內疚感。犯賤的是,即使自己知道拖延不好,可是我們還是情不自禁的一再拖延,彷彿無力對抗的地心引力,宇宙總是把我們拉去跟拖延大魔王俯首。作者說到,這是人類的本性(攤手),像小孩不需要大人教也知道要拖延。他舉自己小時候的例子:有次媽媽一早就嘮叨他要整理床鋪,他不聽,媽媽就再下通牒警告下午六點有客人要來,一定要整理床鋪。結果是他直到六點最後一刻,聽到客人乘坐的車子出現在他家門前時,他才願意動身把床鋪好。

拖延真是人的天生墮性,想想如果賺錢跟理財與拖延一樣從小不用教該有多好。

不過,作者不是說拖延是好事嗎?再繼續解釋下去前,我要召喚另一本書來說明人為什麼會喜歡拖延。(看一本書心得學兩本書的知識)

在《不拖延的人生》中,作者給了做事動機一個公式:

作者稱這公式為「不拖延方程式」。意思是,當你對一件事的期望愈高,那件事產生的價值愈大,你去做那件事的動機就愈強,也愈不想拖延;反之,如果你愈衝動想要得到立即性結果,或是你覺得這件事在時間上延遲去做的差異愈不明顯,那麼你去做事的動機就愈小。

所以,通常我們會拖延一件事,就是因為對這件事的期望不夠高(上班的公事很難期望高吧),得到價值不夠(上臉書看朋友近況比看老闆臉色還快樂),太衝動想得到立即結果(現代人的文明病,凡事快快快)。

以上就是人為什麼會拖延的解釋,我們把現場交回這本書。目前為止看來拖延仍是沒啥助益,其實這也正是作者書名取叫「等待的技術」而不是「好好去拖延吧!」的原因,因為Partnoy 傳達的並不是所有的拖延事都是好事,而是有條件的拖延才是。在書中,他指出拖延有分這兩種:

主動性拖延:你知道你要整理報告,只是當下你覺得另一件事情做起來比較有價值,所以整理報告這件事被耽誤。

被動性拖延:你知道你要整理報告,不過你寧可做在沙發上看無聊電視,所以整理報告這件事被耽誤。

可想而知,被動性拖延才是真正的問題。如果是主動性拖延,那麼不一定是壞事。因為如一件事你能夠拖到最後一刻才下決定,在之前就有更充裕的時間來搜集更多資訊,思考更完善的處理方法,甚至是運用拖延創造出來的「緩衝時間」讓事情發展更好,那麼拖延就是有意義。而且拖延也可以讓人不會因直覺反應而做出侮不當初的決定。作者指出,「拖延到剛剛好」就是拖延有利的地方。

這裡也就帶出作者寫這本書想傳達的核心概念:如果期限允許,我們應該把將事情拖到最後一刻才完成,在之前則是做最完善的準備把事情結果推向最好。(對喜歡拖延的人,這句話等於是完美的釋懷金句呀!)

我們會拖延,價值感太低是原因?

知道了有條件拖延可以產生對我們有利結果後,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整本書最有趣部份:用「折現率」的概念來說明人為什麼會想延遲去做事。(作者舉了許多心理學及經濟學上用折現來探討拖延做事的理論)在我自己讀完後,我覺得可以用兩句話來說明折現率與人想拖延做事的關係:現在要做的事,價值太低;未來要做的事,獲得太少。此點也跟另一本書的公式相呼應。

先用數字來說明折現率套用在這裡的概念。直覺想,如果你要付1000元給別人,你可以選擇今天就付,也可以選擇半年後再付,你會選擇哪一個?我想你很快就能決定,當然是半年後再付。我們都知道未來的1000元會比現在的1000元還來的不值錢,這就是折現的基本觀念,所以選擇現在就付出1000元的代價將比半年後才付出的代價還高,延後付款自然是我們會做的選擇。

同樣地,如果一件事不論現在還是未來去做得到的結果都相同,那麼我們就會去衡量現在做的代價是不是太高;如果是,我們就會想要拖延去做。相對地,如果未來去做那件事獲得的「好處」,不論是心理上或生理上,都不如現在去做,那麼我們就會選擇當下進入手刀模式跑去做。比如你眼前有個最新的3C產品吸引你購買(女生請自動換成包包、鞋子),跟要你先忍耐等超過一個月再花一樣的錢去買,未來獲得的快感定不如當下就買的爽快。也因此就會有人克制不了而做衝動消費。(所以這就是信用卡邪惡的原因,刷的當下能換來立即的快感,有了網拍、電視購物後更加快這效應)

不過,這還只是最直觀的看待拖延與折現的關係,書中有更進一步的加入時間因素的影響,這部份有引用到《快思慢想》內容,有興趣的可以再去看書。總而言之,會拖延是因為我們心理會自動衡量一件事值不值得現在去做,或是當下有其他做起來更爽快的事而取代。

另外,如果一個人心中對衡量事情的折現率「太高」的話,那麼就會比較想要「快點得到結果」,沒有耐心去等待未來比較好的報酬。這點我們在理財、投資上也都很常見,許多人都是因為太樂觀於活在當下,所以沒耐心儲蓄;或是急著想要投資短期就發財,卻沒看見未來長期才是又穩又大的報酬。書中也說到,心理折現率較高的人,也就是比較沒耐心或喜歡被動性拖延的人,相對有比較高的負債、比較不注重身體健康。

結尾

以上就是我讀這本書的心得重點分享,因為我讀的是原文,所以用語上可能跟中文版本有些不同,我倒是很意外這本書中文版那麼快就出(只差原文出版日不到二個月)。這是原文版本的封面,我比較喜歡些(其實是喜歡狗),光看圖就能表達「等待」的好處。

題外話,《不拖延的人生》是我會推薦想要增加自己工作效率人可以一看的書,雖然它的書封面實在不吸引人,不過在我自己看過談拖延的書中,這本是比較能具體解決拖延問題的書。書中還有許多心理測驗題可以檢視自己的拖延程度,是我個人很喜歡的一本。在易讀性上《不拖延》是比《等待》還好啃一些,不過因為《不拖延》是純從心理學出發而寫,目的是讓讀者不拖延;《等待》是加入經濟學及許多領域的理論來解釋,目的是讓讀者了解善用拖延反而讓事情更好。兩本看似衝突,但其實看完會覺得是能互通。

《等待的技術:慢想,讓決定更好》,原文版本:(博客來Amazon

【誠實原則】透過以上博客來連結購買書我能得到些許購書回饋金,存下更多買書錢。

看更多讀書心得

艾爾文
艾爾文

最新文章

艾爾文電子報

讀者回饋:「每次收到信總是讓我受益匪淺,懂了許多知識!」

💌 訂閱學習成長電子報

「每次讀完電子報都讓我有很多想法,真的很棒!」

免費加入超過60,000人訂閱的學習成長電子報,每週我會分享在投資理財、工作生產力以及人生成長方面的學習心得。此外還有閱讀心得重點節錄,與最新的學習語錄,一封信直送你的信箱。

* 電子報隨時都可以取消訂閱。

已送出!

請前往填寫的 Email 信箱收取確認信,
確認後才算完成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