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朋友,你聽過「勞退新制投資自選平台」嗎?我希望你聽過,而且已經開始注意這方面的訊息,因為對領薪族而言,一種小型的財富重新分配即將開始。
上面「」內的東西是什麼?快速解釋一下:政府即將通過一個法案,允許勞工自行提撥的退休準備金,可以自主挑選要投資哪些基金。
跟現行方法有什麼差別?以往政府是強制企業提撥收入6%的錢到退休金帳戶裡,這是多數人熟悉的勞工退休年金;2005年勞退新制上路後,勞工可再額外自行決定提撥1~6%到勞工退休金裡,不過目前這些錢仍是交給政府操盤,我想光是這點就讓人卻步。然而最快2016年,自選基金的新法就會通過,額外自行提撥的那6%,將可由我們自行選擇要投資什麼。此時一個原本很小的差別就會被擴大:
懂一點投資的人,將比不懂投資的人,累積的財富會快上更多倍!
以往這樣的差異並不明顯,因為每個人被扣的錢都是交由政府投資,績效是一樣的,大家乖乖工作時間到了就領勞工退休年金(如果還沒倒的話,目前仍有盈餘)。至於剩餘收入,懂一點投資的人不見得比完全不懂投資的人吃香,主要原因是短期的市場波動很容就吃掉投資人的財富。
然而,新的自選平台上路後,因為自行提撥的錢是為了退休金準備,所以通常是60歲以後才能領出來,這時只要有投資都將變成長期投資者,財富被短期波動吃掉的威脅將大幅減少。
這還只是第一點原因,第二點才是最大的差異:稅。
以往自行提撥因為還是交給政府管理,所以不知道這些錢會怎麼被胡搞,自然不放心交出去,強制被扣的錢也只能放水流然後祈求自己還領得回來。但新法通過後可以自由決定投資什麼,這時自行提撥的最大誘因就浮現:每月收入最多6%將不再被扣所得稅!
朋友,如果你看到這覺得沒有什麼大不了,我希望你能再提高一點警戒心,才不會成為被分配掉財富的那一端。再次強調,這之中的財富可能是差數倍以上。
讓我來算給你看。(如果你對數字感冒的話,請撐下去!)
財富差異:10萬到400萬
比如薪水5萬元,單身,所得稅級距目前為5%,實際會扣的金額約收入的2.5%,假定每月可投資金額為收入稅後的20%;那麼選擇全部自己投資,每月可投資金額將是9,750元,其餘非投資的花費為3.9萬元(必要生活費跟其他開銷)。
另一方面,若選擇自行提撥6%,金額為3,000元,扣除後每月領到的收入為4.7萬,再扣除所得稅2.5%及非投資花費同樣3.9萬元,剩餘6,825元是可投資金額,加回免稅6%的3,000元,每月總投資金額為9,825元。
歸納一下,自行提撥會比不提撥每月還多75元的可投資金。如果長期投資的基金年報酬率為6%,在35年的複利計算下,這每月75元所累積出的財富差異為……10萬元!!
10萬元,如果憑空多出這筆錢,你想做些什麼?(給你一些想法:每天存下100塊,你的人生從此就不一樣)
乍看之下也許這10萬不多,但換個角度想,你願意毫無條件送給別人10萬元嗎?如果不願意,為何這原本屬於你的10萬元不需要重視?
況且,這還只是在最低所得稅級距,長期複利報酬率也只有6%的條件來衡量。如果用Excel跑一下表格,不同的所得稅級距及複利報酬,累積財富的差異可就「非常有感覺」。(請注意最後一欄數字,有可能差到100萬元以上。)
結語:財富的差異,在於你多關心自己的錢
前幾天我在臉書上分享這句話:「省錢其實是,把原本就屬於你的財富留下來。」這句話從另一側來看也通用:我們都該把原本就能賺到的錢也賺到手。要知道,當自選基金的新法通過後,這部分因為稅而長期產生的財富差異,就是原本該屬於你的錢,不需要平白送出去。至於沒注意到或不關心的人,也就在無形中被分配掉了。(噓……)
當然,新法還沒正式通過,無法確定自行提撥就真的有利,畢竟還不知道能選擇的基金菜單有哪些?是否扣款的手續費對領薪族有利?是否這樣的政策反而圖利業者?會不會有ETF可選?會不會有破產危機就被充公?這些都是公佈後需要再三考量。或許衡量之後以上的數字都是白計算,但整篇文章寫那麼多也不是要亂你,底下這句重點要記起來就是:
如果自選基金方案是有利的,希望到時你已經有能力挑選基金。
如同我的投資經驗,之所以能順利地靠投資累積資產,就是因為我在投入每筆資金前,一定會花功夫盡可能學習相關資訊。同樣,若是自選基金的新法通過後確實有利,雖然那時研究還不晚,但也失去一點先機,更擔心的是肯定有人覺得不關已事而沒採取行動。先不論後續發展如何,我們應該做的是提前做好準備,新法通過時讓自己有能力做出選擇,而不是再去聽人介紹報名牌,把財富的生死交到別人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