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習慣在每年12月到1月之間,檢視自己過去一年來的財務成果,方法之一就是檢視記帳本中的年度收入與支出,包含收入的增加和每個月的消費習慣。如果可以,我非常建議你也開始做,因為花1、2天檢查的結果,帶來的成效非常的大,主要原因是它能回饋你資訊,可以依據做出調整,把賺來的每一分錢都用在最有利的地方。就好像雕刻一樣,從原石要變成雕像,雕刻師並不是一口氣就雕出完成品,而是這邊敲一點、那邊刻一些,輪廓才漸漸出來,最後變成栩栩如生的成品。
說到回饋,行為經學教授丹.艾瑞利(Dan Ariely)與他的團隊就做過一項實驗,透過回饋確實可以激勵人的效果,提高人做事情的績效。他們將實驗對象分成A與B兩組,要求他們依指定形狀拚出樂高模型。拚完第一組會提供3美元,第二組則是給2.7美元,也就是後面的組數給的錢會愈來愈少。實驗目的是想觀察,在非線性遞減金錢獎勵的條件下,實驗對象是否還有動力拚下去,以及拚到多少組就覺得金錢獎勵不再吸引人。
然而A組與B組不同的是,A組人員所拚出的模型,會在全部拚完時才被拆解掉,而B組人員所拚出的模型,則是每拚完一組後就隨即被拆除。最終結果,A組人員平均能夠拚出11個模型,而B組人員只能拼出7個。
這個實驗結果很有趣,我們都知道,金錢獎勵是可以激勵人去做事情,多數人在被加薪或升遷後的一段時間,工作動力往往會有明顯提升。只是如果金錢獎勵就能決定人的主要動力,A、B組最後拚出的平均組數應該不會有太大差別。會有明顯差異,就在於A組人員光是親眼看到努力的成果是如何累積,就可以讓他們有更多的動力繼續拚模型下去,平均多拚出的組數也較B組多出60%。
我們可以從實驗的觀察中來衍生思考,在累積財富的道路上,無論你是想在投資上有所進步,或只是想要把家庭財務狀況管理好,都千萬不能小看建立回饋系統的重要性。因為能得到回饋,你才會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其實可以再改進。重點是,你的財富成果是如何累積。
3步驟快速分析自己的記帳本
回到主題,那要如何檢視自己的年度收支情況,來達到「回饋」的效果?如果你有定期記帳的話,以下3個步驟就非常適合你。至於之前還沒有記帳習慣的人,建議可以從信用卡或存款簿上的記錄來套用這些步驟。
步驟1》計算年度花費的平均值與最高值
我在理財初期,分析每月花費的方法都是採用常見的平均值,但我後來發現這無法呈現真正的消費情況,畢竟我們要檢視的不是了解數字而已,而是要知道如何優化。因此除了算出平均值,還需要知道主要項目年度花費的最高值。
好比像水、電、瓦斯費這些日常花費,每個月金額變動不大,只看平均值就可以達到控管的效果。但像交通費或是用餐費,知道最高值就很有幫助。舉例,如果你今年度每月的交通費平均是3,000元,不過在2月時卻花了8,000元在交通上,是你一整年中支出交通費最多的月份,此時就可以特別針對2月份的交通費去做優化,看是否有不必要花的項目,或是其他可取代的方法。
步驟2》與前年度比較增減幅度
在檢視年度財務中,重要的「回饋」之一就是比較資產淨值跟去年比起來的變化。如果你的投資理財方向是對的,資產淨值也應該是要上升的。另一個要比較的是,同一類支出項目中,每月平均值跟去年比起來增減的比率。例如不少人會因為收入穩定,每年花在伙食費或購物的金額就不自覺變高,養成習慣後就變成賺多少、花多少。
一般來說,如果某類別的年度增加比率超過10%就需要特別注意,除非你當年度收入增加幅度是大於10%的,否則應該要仔細查看,在新年度調整回來。
步驟3》粗估新年度的預算
建立「回饋」系統,最重要的是有個依據可以優化財務狀況。倘若前面的步驟是要了解今年如何運用收入,這步驟就是要計畫明年好好運用收入,積極存更多錢、累積資產。
通常,我還會搭配新年度的工作目標,事先調配支出預算。比如我在去年底預計今年跟工作有關的支出會變多,當時認為是演講需要的交通費或是工作上需要增添新設備等,所以我去年就特別調高工作預算,同時為了平衡總支出,也減少了其他花費的預算。同理,如果家中預期會有新成員,或是工作上計畫找新的工作,也可以先多抓一些相關的預算。
暢銷作家查爾斯.杜希格( Charles Duhigg)對人養成習慣有深入的了解。他整理出人會養成習慣的原因之一,就是背後有明確的獎酬來回饋自己,吸引人去重複做一件事。在累積財富的路上,我發現建立起自己的獎勵機制也很重要,如果今年度累積資產的進度有達到預期,隔年就會安排不同的旅遊或是美食大餐犒賞自己。只是,在那之前要先給自己財務上的回饋,知道在財務上哪裡做的好,哪些又要改進,如此不斷校準,就能保持在通往實現財務目標的軌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