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笑話是這樣:一次世界大戰時,一位富有的年輕人走在路上,看到12名年輕乞丐躺著休息,啥事也不做。這富少就問道:「你們當中誰最懶惰呀?我給他一個銅板。」說完其中11名男生立刻起身,吵著要那銅板,可想而知,最後得到銅板的就是躺著唯一不動的人。
懶惰,在古今中外絕對是個負面之詞,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形容人懶惰等於是批評一個人。相對地,勤勞是種讚美,做爹娘的都希望孩子有個勤勞的另一半。只是隨著知識進步,早期爸媽年代的刻苦耐勞雖然仍是美德,但可不一定是正確的工作方法。甚至是,過度的勤勞反而是種工作與生活的危機。
以字面定義來說,勤勞代表可說是勞心盡力,報酬其次,但這是指運用在「正確」事情上的時候,若是用在不對的地方,一個人的勤勞反而是讓事情變的更嚴重。試想看如果你今天把車子開上高速公路,目的地是想要到台北,可是你開的方向卻是往南,而你還拼命踩油門卻不回頭會是什麼情況?你油門踩得愈大力,距離目標就愈遠。
所以,勤勞是種美德,但一定要聰明的勤勞,至少不能愚昧的勤勞。
最近在一本書中就學到這個有趣的管理哲學:
曼斯坦(Erich von Manstein)是二次大戰德軍的指揮官,雖然那時他受令於德國軍隊,但卻敢在許多問題上與希特勒持不同意見,他甚至看不起這名最高指揮官的命令,靠得就是他在戰場上輝煌的成就,也因此至始至終他的人頭都沒落地,也直接證明他管理軍隊的能力是首屈一指。
在後來的回憶錄中,他就寫到他是如何管理底下的軍官,並找出最適任的人。他把軍官依照勤勞/懶惰、愚蠢/聰明分成四個類別,並針對如何管理每一類軍官提出好建議:
- 懶惰又愚蠢:不用理會這些人,他們對軍隊沒有太大危害。
- 勤勞又聰明:擔任副手或幕僚的優秀人選,這些人會執行好所有細節。
- 懶惰卻聰明:這些人適合當各級指揮官。
- 勤勞又愚蠢:太危險了!必須立刻開除這些人,他們會製造出許多無關緊要的工作累死人。
當我看到這管理哲學時,一開始是有些不悅,怎麼可以把勤勞的人開除呢?又怎麼能讓懶惰人稱王?但後來想想「將帥無能,累死三軍」確實就是反應一個勤勞但卻亂指揮的上司。換成個人角度來說,如果你總是個拼命三郎,但拼命的地方卻是跟工作產值無關的領域,或是很認真的去執行沒效益的事,可想而知結果當然是零,甚至就像車開錯方向的譬喻一樣,愈努力做整體效益是愈低。
再來,「懶惰卻聰明」的人是不是就很好?這當然見人見智(原著是用STUPID 一詞,英文不像中文翻過來那麼直白),不過如果將懶惰以「思考更有效益作法」的角度來想,那這種懶惰當然就不是尋常的懶惰,作者在書中也稱這為「有選擇性的懶惰」。
此外,我在許多本談論創意的企業管理書中,也常看到某些產品能在市場上大受歡迎,就是因為它解決許多人的問題,讓人可以省下許多麻煩,讓人變得更「懶」。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洗衣機的發明,如果相較阿公阿嫲那一代都用手洗,喜歡用洗衣機的現代人可真是懶多了。
從另一面來解讀,選擇性的聰明懶惰,也表示你願意先花時間在思考上,想著如何將事情做得更有效率。砍樹之前要先磨亮斧頭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有時候如果你願意先克制想把所有事都快點做好的急躁心態,先停下來思考一下如何有效的做事,你會驚覺你的工作效益怎麼會成長如此快速。
所以,做事情,聰明一點是一定要,不論勤勞是不是你的人生哲學,或者你就是厭惡被冠上懶惰之名,都應該要學習聰明的工作,而不是只會拼命工作;要學習讓自己變成人才,而不是隨時可被取代的一介人力。(本文為閱讀《其實工作不必這麼累》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