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現在的你,迎向未來的你》閱讀心得:遇見更好自己的未來版圖

與未來的自己合作,幫助他完成夢想路徑

《改變現在的你,迎向未來的你》閱讀心得:遇見更好自己的未來版圖
《改變現在的你,迎向未來的你》閱讀心得

如果有一天,你要創立一間公司,為了讓公司營運更加順利,必須要找一位合夥人與你合作,那麼,這位合夥人的條件會是什麼?

先說理想中的答案:會希望這位合夥人自律、積極、對工作與生活充滿熱情,並且擁有專業知識,能補足自己目前尚缺乏的能力。對了,如果可以,也希望他有龐大的人脈資源,甚至是創業資金,讓自己的創業之路更加順利……。

如果只是單方面制定合夥人的理想條件,想必可以再一直講下去。但現實終究是現實,如果擁有這樣條件的人,不一定會想跟你合作,甚至會想找比較自己更優秀的合夥人互補。

的確,每個人對於「合夥人」的條件或許都不盡相同,但要成為合作對象的前提,必定是彼此能獲得共識。你對這個人有期許,對方也在你身上看到潛力,在相互合作交流下,不僅能產生更高的效率,也會促使事業邁向成功。

儘管你我不一定會創立一間公司,但我們一生當中,都必定會遇到這麼一位「合夥人」。這個人的特質與能力,根據你現在的狀態,媒合出最適合的樣貌。你越是努力,那個人也會相對積極;當你漫不經心,他也會跟你一樣對人生失去動力。

一段時間過去,你將發現,只要你堅持努力,這位合夥人永遠不會辜負你。而且他並非遠在天邊,他就跟你在一起——他是未來的你自己。

儘管我們傾向把未來的自己當成他人,但真正影響未來幸福與否的關鍵是:我們選擇把未來的自己當成毫不相干的陌生人,還是自己所珍視的重要他人。

訂下契約,共創美好的合作

今天要分享的這本書《改變現在的你,迎向未來的你》是由心理學家哈爾.赫許菲德(Hal Hershfield)所著作,深入探討「未來的自己」概念,強調未來自我與現在自我之間的密切關聯。

書中透過豐富的心理學研究和生動的例子,揭示人們常將未來的自己視為陌生人的心理現象,並指出這種心態如何影響我們的決策和生活質量。

赫許菲德提供實用策略,鼓勵讀者建立與未來自我的積極連結,從而做出更有利於長遠幸福和成功的選擇。本書強調自我覺察和目標設定的重要性,激勵人們積極塑造理想的未來。

不難發現,許多人都會將「未來的自己」視為陌生人。比方說,明明在控制飲食,但只要美食當前,還是會忍不住暴飲暴食;明明每個月有龐大的房貸要支付,但看到便宜機票,還是無法控制自己的雙手,先出國玩一趟,反正人生苦短,以後再說。

反正,以後的那個人,總會有辦法解決的。

就這樣,倘若我們不把未來的自己當一回事,我們遇到的「合夥人」當然也會對你敷衍了事。我們不顧自己的健康、對工作態度散漫,沒有任何儲蓄概念,隨著一段時間過去,你也會變成不喜歡的模樣,而他就是你的合作對象,剛好匹配此刻的自己。

換句話說,若我們能想辦法將「今天的你」和「未來的你」看得更加緊密,你將會更積極地自我改善,也會不斷地精進自己。你想遇見一個理想的合夥對象,彼此簽訂合約,你提供的能力,和對方能給予的資源吻合;完美合作,正要開始進行。

就算不是你,也是你看重的關係

心理學家莎夏・布萊茲克(Sasha Brietzke)和梅根・梅爾(Meghan Meyer)曾做過一項實驗。實驗內容是這樣的,他們讓一群受試者觀察在公園裡翩翩起舞的兩隻蝴蝶。當他們近距離觀察蝴蝶時,可以很快地辨別出牠們之間的差異;而當這兩隻蝴蝶飛到遠處,牠們的身影就會逐漸模糊,受試者當然也就難以辨識清楚。

你發現了嗎?這兩隻蝴蝶的遠近,正是意味著現在的自己,如何看待未來的那個你。事實上,人們在比較不久後的自己,就如同近距離觀察蝴蝶般,可以輕易地看出差別;然而,若要比較一年後,甚至是10年後的自己,我們將難以辨識清楚,甚至認為那個人與自己沒有任何關係。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信誓旦旦地立下一年後要減重10公斤的目標,但是眼前卻出現一塊你最愛的起司蛋糕,此時,多數人通常會把目標忘了一乾二凈,先吃再說。畢竟,一年後的那個人太模糊了,享受美食才是真正讓你開心的事。

時間會讓未來的樣貌看起來很模糊.而我們克服這件事的首要條件,就是與未來的自己建立密切的合作關係。不難發現,人們對待身邊重要的人:深愛的伴侶與孩子、年邁的父親、親如手足的朋友們,我們願意為他們付出與犧牲,只因為想給他們更好的生活。

也就是說,把未來的自己視為他人並不要緊,重要的是,你是否願意為這位「合夥人」付出與犧牲。當你們越親近,你就會越想替他打算。你想存更多錢給對方花用,願意維持好的體能狀態讓他有健康的身心靈,你願意投資自己,並提升專業的能力,因為有你,讓合夥人的人生過的更加順心。

建立關係,我們可以這樣處理

你我都渴望找到優秀的合作對象,為了促成合作的成功,雙方就必須要有所調整。不能一味地犧牲自己,也不該總是享受當下,而是要彼此獲得共識,讓合作關係更加理想。作者在書中提到許多觀點,此篇文從中整理出3個,你不妨也參考看看。

觀點1:避免定錨效應,讓你做出錯誤的決定

船長將錨丟入海底後,船隻就會大致停留在下錨的的方,儘管會因為風吹而稍微移動,但船隻並不會與原本的地方相去太遠。這就是心裡學中的「定錨效應」(Anchoring Effect),也是人們經常犯的迷思。

我們經常會過度專注在眼前的自己,使得「現在」成為我們的錨,進而扭曲「未來」的發展性。書中舉了一個關於錯過航班的例子,你精心策劃一趟旅行,為了讓行程更有餘裕,還特地提早抵達機場,安排在等待時間喝杯咖啡,開啟即將到來的旅行。

沒想到,因為你太沉浸在自己的美好世界,最後竟錯過航班。你手中握著變涼的咖啡,直愣愣地看著飛走的班機,這就是錯誤的定錨效益。

換句話說,人生中的錨應該要對準方向,不過度專注於眼前的利益,也不是一味地為未來努力。當我們能學習用更寬廣的格局看待自己,不僅能做出正確的選擇,也會幫助你更有效率地前進。

觀點2:幫助未來的你完成事情

無論再怎麼自律的人,從小到大,一定都有過拖延的時候。每當看到眼前堆積如山的工作量,總覺得不如就晚上加班處理吧;到了晚上,你卻忍不住睡意,心想,不如就明天再處理吧;最後,在專案報告的前一天,你才卯足全力,替「過去的自己」收尾。此刻的你,只能熬夜加班,撐著疲憊的身軀,仰賴意志力壓底線完成事情。

是人,總會想「讓」明天的自己辛苦一點,現在就能放鬆一些;然而,若我們能換個角度,學會「幫」未來的自己完成事情,人生將會有所不同。

書中有一段形容的貼切,拖延是「過去的我」「現在的我」和「未來的我」之間的一場戰鬥。而會導致這樣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無法用客觀的角度,對未來的自己進行探索。從現在起,不妨試著為未來的自己多做一些事情,未來的你一定會非常感謝此刻的努力。

觀點3:不以現在的感受,判斷未來的可能性

不知你有沒有過經驗,出門前看窗外天氣比想像中暖和,從而忽略天氣預報,出門一陣子後天氣果真轉涼,導致身上帶的衣物不夠保暖。

這正是人看待未來時可能犯下的錯誤,用當下的狀態替未來的自己做決定,但未來的自己,並不一定會有當時的感受。

也就是說,人在做選擇時,必須要審慎地評估這項決定帶來的影響,它會造成未來多大的壓力?如果現在不做,是否有機會產生其他的契機?

當然,少帶保暖衣物只是生活小事,但若把視角放大,不難發現類似的道理,經常出現在你我身旁。比如說,在通貨通膨的狀態下,許多人會鼓催你要儘早買房。然而,倘若你未曾思考未來的壓力,就硬著頭皮購入房子,就有可能要負擔龐大的經濟壓力,以及央行時不時的升息政策,你不一定會很感謝當時聽從別人買房的自己。

為未來著想,也要活在當下

如果有一天,你要選一位合夥人,而你心裡明白,那個人就是未來的自己,你希望他會是怎樣的一個人?

儘管我們永遠無法得知未來版的自己,究竟會是怎樣的狀態與感受,但我們可以透過現在的期許與努力,盡可能邁向嚮往中的生活。你將發現,一旦未來的自己能更清晰地浮現在你腦海裡,不僅能幫助我們與未來更親近,也能更快地與他產生共鳴。

倘若你渴望擁有優秀的合夥人,你就得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而相對地,他也會提供更棒的資源,你們訂下契約,相互成就,進而達到更美好的路徑。

你希望他身體健康,於是你開始調整飲食習慣;你希望他沒有經濟煩惱,於是你願意在工作上更加努力;你希望他成為親人間的依靠,那麼你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離開會讓你分心的一切,好好地花時間和精力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你將會很欣賞這位合夥人,而合夥人也很感謝你此刻的努力,你不會變成另一個人,你將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更多其他文章:

文章分類

艾爾文電子報

讀者回饋:「每次收到信總是讓我受益匪淺,懂了許多知識!」

💌 訂閱學習成長電子報

「每次讀完電子報都讓我有很多想法,真的很棒!」

免費加入超過60,000人訂閱的學習成長電子報,每週我會分享在投資理財、工作生產力以及人生成長方面的學習心得。此外還有閱讀心得重點節錄,與最新的學習語錄,一封信直送你的信箱。

* 電子報隨時都可以取消訂閱。

已送出!

請前往填寫的 Email 信箱收取確認信,
確認後才算完成喔!